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ID:23409110

大小:187.00 KB

页数:89页

时间:2018-11-07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_第1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_第2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_第3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_第4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新大纲)(考生)须知:说明①:原创整理,节省大家复习时间。若发现倒卖行为,必追究。说明②:为了帮助客户更好的复习,后期还会继续为大家赠送科目二试题。赠送试题的时间定于11月上旬。说明③:由于时间匆忙考前模拟卷暂时不承诺赠送,但是我们会尽力!具体情况到时请客户关注群公告。说明④: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个知识或理论上表述可能会有出入,属正常现象,复习时不必在意。(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

3、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啡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圈,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

4、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

6、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新大纲)(考生)须知:说明①:原创整理,节省大家复习时间。若发现倒卖行为,必追究。说明②:为了帮助客户更好的复习,后期还会继续为大家赠送科目二试题。赠送试题的时间定于11月上旬。说明③:由于时间匆忙考前模拟卷暂时不承诺赠送,但是我们会尽力!具体情况到时请客户关注群公告。说明④: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个知识或理论上表述可能会有出入,属正常现象,复习时不必在意。(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

7、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啡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圈,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

8、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9、

10、,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绪,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