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

ID:22939764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_第1页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_第2页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_第3页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_第4页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年级课堂用语探究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225000) 陶 静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低年级语文课堂终于一改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单边授课方式,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形成了“双边”乃至“多边”互动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起了质的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变少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降低了呢?恰恰相反,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更高了。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交流课上发现,很多年轻的语文教师不再重视自己的课堂用语了,一味地追求课堂组织形式的新颖、学生讨论的热烈、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的用语始终局限在“请讨论一下”

2、“回答得很好”“请坐”“还有谁比他说得好”等几句常用语上。一堂课下来,除了课堂结构、学生表现可圈可点以外,教师倒好像是个“多余的人”,课堂用语也似乎成了“多余的话”。殊不知,这正是新课改以后语文教师“丢失了自我,失落了本真”的一大通病。那么,当下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呢?准确、鲜明、生动、抑扬顿挫、声音悦耳,这当然是好的语言。不过,这只是一般的要求。我想,语文课的用语还应该是亲切的、幽默的、生成的、真挚的、精练的,语文教师的用语应追求艺术美,在语文课堂上起到自然衔接、巧妙转换的作用。一、巧妙地对话,拉近师生距离教师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

3、用语上,与学生巧妙地进行对话不仅能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内容,还能一下子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在教学《东方明珠》一文时,我就从学生所熟知的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切入话题:“同学们去过上海吗?知道上海的黄浦江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吗?”学生情绪高扬,都抢着回答。“那你们是怎么去上海?怎么看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呢?”学生接二连三地说出去上海看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过程。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方明珠》一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是不是写得和你们看到的一样?”这样的对话,在自然中求巧妙,紧密联系了学生实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从学习的源头开始就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推动学生的持续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过,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可以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谈话得尽快地切入话题,否则不但不能拉近距离、激发兴趣,反而会给人啰嗦、冗长的感觉。我发现,教师运用“谈话式”用语引导学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话题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知识,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2.谈话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所要学的课文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教师的用语要清晰,对话中问题的切入口要小,这样师生对话才会显得紧凑,不会让人产生闲扯的感觉。二、幽默地插入,活

5、跃课堂气氛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课堂用语的亲和力,适当的幽默无疑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能够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让脸型圆圆的学生站起来,我说:“‘o’是漂亮的小脸蛋,这几位孩子的脸多漂亮呀,他们的小脸就是‘o’。”教学“l”时,我请个头比较高的男生站起来,我说:“‘l’是个男子汉,顶天立地多神气。”教学韵母时,我让学生猜一猜:“谁的名字里有韵母,老师奖励他大拇指。”说完,我伸出我的大拇指,又夸张地说:“看看,这个拇指真大呀!”顿时逗得学生哄堂大笑,学生从笑声里感受到了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为追求幽默而在课堂上讲

6、一些无聊的笑话,仅为逗得学生前仰后合。在课堂上,巧妙的幽默才能给教师的用语增色。那么,应怎样把握这个“度”呢?很显然,首先,幽默的内容要与课堂内容有联系,这样的幽默才不是空穴来风。其次,幽默的内容要健康向上,这样的幽默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再次,幽默的产生靠的是教师的课堂机智,不可提前预设,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三、自然地追问,推进课堂深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很是看重,往往一种模式里总会有几个板块和环节。但我发现,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只注重模式中板块的推进,却忽略了板块之间的联系,因而整个课堂总是缺少一种自然的、流畅的、和谐的美。各个环节靠什么

7、来联系呢?应该靠教师的课堂用语。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北风和小鱼》时,从“北风得意地说话”过渡到“小鱼的说话”时,我这样表述:“同学们,北风很得意,它以为它的本领很大,你们是小鱼,听到北风这样说,会有什么想法?”这样一说,既巧妙地总结了前一个环节习得的内容,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让人感觉不到板块之间割裂的痕迹。有时候,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紧接着追问,在追问中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追问模糊了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结合点,也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教师的课堂机智。本学期教学《怀素写字》时,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怀

8、素用木板当纸来练字,把木板写穿了,不可能的。”我立即抓住这个生成的内容,把问题抛给全班。我说:“是呀,木板这么厚,怎能写穿呢?”大家纷纷讨论发言,弄懂了文章的写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