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

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

ID:22911961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1

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_第1页
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_第2页
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_第3页
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_第4页
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史与思想史的融合:论徐复观的文体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文体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徐复观先生的《〈文心雕龙〉的文体论》等文章系统阐述了他对于中国古代“文体”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他在区别“文体”与“文类”差别的基础上,复苏了久已被人所误解的“文体”的内涵,着重强调和凸显了“文体”背后蕴含着的生命意识。从策略论上看,他的这一研究实现了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交融。  关键词:徐复观;文学史;思想史;文体  引论  徐复观是当

2、代著名思想家,港台“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亦甚有功力。有人评价道,“台湾五六十年代在理论上很有深度、并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文心雕龙》研究文章,当推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艺史很有成就的东海大学徐复观教授”①。当作为哲学家的徐复观从事文学研究时,一方面他固然要尊重文学自身的特性,以此展开他对某些文学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思想家独特的视野也不可避开地贯穿研究始终,从而能够超越一般的现象描述,从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等层次更好地认识文学现象。就徐氏的《文心雕龙》研究而言,其核心是“文体论”,因为在徐氏看来“文学的特性,须通过文体的概

3、念始易表达出来。所以文体论乃文学批评鉴赏之中心课题,亦系《文心雕龙》之中心课题”②。虽然徐氏是阐述他关于古代文体的看法③,但着眼点并非局限于此,在他看来:“这些(按:指由两晋而宋、齐、梁的文学批评鉴赏)几乎都是以文体论为中心的。刘彦和的《文心雕龙》,实际上是此一时代许多批评鉴赏著作的一大综合。”“广义的说,全书都可以称之为我国古典的文体论。”④可见是书的文体论即是徐氏理解的中国古典文体论。这些文章虽成于数年以前,在大陆流传也有不少时日,但或是偏见、或是误读,我们的理解与徐氏的论述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若我们能细致审视他的那些未必完全正确的论断

4、,或许对我们当下的中国文体论研究不无裨益。尤其是他能够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二者间游刃有余,将两种视域予以较好的融合,从而使得他的研究呈现出别样的风貌。  一复“文体”含义之旧  徐氏既是思想家,也不乏文学研究者的敏感,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充分体现了这两方面的特色。“文体”是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对于它的理解却是众说纷纭,徐氏最首要也最核心的正是讨论文体观念的混乱与澄清理由,而其中的关键又在辨析“文体”与“文类”的混乱。他认为,“顾自唐代古文运动以后,文体之观念日趋模糊,明代则竟误以文类为文体,遂致现代中日两国研究我国文学史者,每提及

5、《文心雕龙》之文体论时,辄踵谬承讹,与原意大相出入”⑤。在他看来,所谓“文体”系指“艺术性的型相”。这一文体观念包含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或曰三种次元,即体裁、体要与体貌,而这三者表现为体裁体要体貌的升华过程。⑥徐氏的这一区分影响极大,龚鹏程就指出,“徐氏此论纵横博辩,影响很大,并由异端逐渐成为正宗”⑦,而在近年来大陆的文体学研究中,他的这种论断得到了日益的深化和细化⑧。早先的文体学著作,如储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其在前言中指出“文体,指文学体裁、体制”⑨,而铃木虎雄认为文体的“体”有体裁、体性两义,但主要关注“体裁”一面⑩。当下的文体

6、学研究再也不能忽视“风格”的存在,吴承学与沙红兵先生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一文指出既要研究“体裁论”,也要研究“风格论”。  对照当下学界的一般认识,徐氏复“文体”含义之旧的目的确系得到了认同和实践。但姚爱斌博士撰《论徐复观〈文心雕龙〉文体论研究的学理缺失》一文,对徐氏提出了全面而细致的批评。姚文首要的也在于对“文体”概念的重新厘定。姚文不但质疑体裁体要体貌的升华过程,在他看来,这三者的划分本就是错误的。姚氏认为所谓“文体”是指“具有各种特征和构成的文章整体”,由此出发,他要求区分“文体范畴定义”与“文体特征描述”。

7、他认为,体裁也好风格也罢,只不过是对作为“文章整体”的“文体”特征的描述,并不等于文体自身,“如果像徐文和其他研究者那样视文体特征即为文体本身,那么在阐释文体范畴的内涵时,必定会陷入随文体特征定‘文体’含义的游移不定的境地”。  就当下的研究目前状况看,姚氏的这一批评确系有的放矢,但用在徐复观先生身上却并不客观,有误读之嫌。徐氏并不否认“体”为“文章整体”之说,“‘体’就是人的形体,大概在魏晋时代,开始以一篇完整的作品,比拟为形体之‘体’”,他始终强调体裁、体要、体貌只是“文体”的三个方面,这与姚氏的主旨并不矛盾。产生误解的理由可能在于徐氏过

8、于强调“体貌”因素,而比较轻视其它两个层面,在他看来,“体貌实为文体概念的骨干”,他又说,“‘体貌’、‘声貌’,或简称之为‘体’,这是文体的本来作用,也可以说是体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