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20342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基于能力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能力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基于能力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引言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广和应用,社会对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更好地培养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生,使其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情报学教育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借鉴外国情报学教育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情报学教育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基于扎实的情报理论能力、突出的科研实践能力、较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为基本能力的情报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图书情报
2、学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授权点数量还是招生人数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总体上具有规模适中、覆盖齐全的特点。 在培养目标方面,可以将我国图书情报学培养目标总结为培养高层次图书情报学专门人才。具体来说,就是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要求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在研究方向方面,我国重视图书情报学教育向专深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等信息获取、组织和加工的手段。认为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
3、持图书情报实践,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写于纸上,实现不了其真正的价值。本文由.L.收集整理但对信息组织管理与信息环境方面的研究不够重视,研究仅限于图书馆管理和信息政策与法规,研究方向单一,范围狭窄,种类不多,数量较少。 由于图书情报学的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及应用性特点,要求情报学研究生不仅要具有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独立进行科研,还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环境。但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教育
4、培养体系不均衡,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 从研究生培养方案上看,对理论教学和科研论文方面都有详细安排和明确的教学要求,但对实践培养环节没有明确的要求,甚至部分教育机构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培养观念的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没有比本科生有质的提高。 1.2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目前我国很多教育机构的图书情报学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讲授理论课程为主的发展阶段,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僵化,学生自主选择的程度小,缺少师生互动。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结合,现有的实践环节基
5、本上是重复和延续本科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反映出情报学的发展前沿和特征。此外,许多研究生实习基地没有发挥作用,合作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实习基地的作用仅仅体现在偶尔带领学生参观或少量的、低层次的实习。 1.3专业核心理论的泛化问题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尝试向信息有关的众多领域扩展,在吸收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无法转换为本专业理论,导致出现专业核心理论模糊和情报学专业研究泛化的问题。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核心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这不仅是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自身的支撑力不足的问题。从
6、教育的角度讲,需要兼顾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 2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及启示 2.1美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在本科教育不断普及化的基础上,研究生教育规模庞大,层次分明,富有活力和创新性。美国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模式是核心课+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管理与政策,经济学与法律,组织、检索与信息表示,信息技术、系统设计与分析,研究方法,情报学应用领域专题讲座,个人或小组的模块研究。其核心课程包括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用户与社会、分布式计算机应用和基础结构、信息组织与系统分析、信息认识
7、方法、社会信息、信息系统的需求评价、信息服务、公共与非赢利领域职业的信息技能、隐私、安全和加密方法等。突出特点就是以图书情报学专业课程为核心,广泛学习相关知识,教学方式灵活,理论与实践学习将结合。 2.2英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英国图书情报学教育英国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育模式。所谓模块化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教学目标划定一些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包括特定的教学专题和课题,这些模块既包括情报学基础知识也涉及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选择这些模块的组合,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针对性的教育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
8、。由于这些教学模块都是根据具体需求而确定的,更新速度快,使传授的知识能较好地与社会需求衔接起来,实现了情报学与经济、管理、技术、信息类等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基础知识与技术的链接,技术应用与研究的协调,专业研究与方向课程的兼顾。因此,这种教育模式效果比较理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