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

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

ID:22398957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9

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_第1页
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_第2页
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_第3页
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_第4页
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文学作品谈回族民间文学的特征一、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  民族认同感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前提,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主观上对自己民族的心理认可和归属感。费孝通先生曾通俗地解释说,所谓民族认同感,就是同一个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中国许多民族都有聚族而居的地理优势,而分散杂居,语言、穿着与汉族基本相同的回族,正是依靠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向心力而顽强生存并发展起来,这种凝聚力就是民族的心理认同感。心理认同感是回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是加强内部团结、共同抵御外来侵侮和发展本

2、民族文化的心理动力,是维系回族人民情感的文化DNA(血脉)。同时还是回族民间文学得以流传的心理基础,一千多年来,回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正是凭借着这种民族认同感,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内趋力,将聚居在华夏不同地方的人们融为一体,荣辱与共,成为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人们共同体,在汉族的汪洋大海中不仅没有被同化,反而自强不息,充满生机与活力。回族的民族心理认同感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以谚语最多也最直接。早在明代,就有同类相遇则亲厚、自守其俗终不肯变、党护

3、族类、行赉居送,千里不持粮等说法。近代以来,在回族中有教亲、教胞等称谓,流传着回回见面三分亲、天下回回是一家等谚语,反映了民族成员的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是教门都得护,是回回都得顾等谚语,反映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回族成员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传统;回回的亲,土丝蔓的根、回回的亲,亲套亲,砸断骨头连着筋、老回回的亲甘草的根越挖越深等谚语,反映出民族内部的亲缘关系。这些流传广泛的俗语和谚语,言简意赅,体现了本民族成员都是一家人的亲近感,增强了民族内部的团结。  回族的这种民族认同感,在回族族源传说和反抗

4、民族压迫斗争的传说故事与民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回回原来》《回回居中原》《宛尕斯》等传说,表达了一种同源共祖的意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回族人民努力寻找向来不被官方记录或被官修正史隐去的自己的历史踪迹,以求在民族内部建立起记忆上和情感上的联系,强化民族认同感。而从《乾隆四十六年河州事变歌》《马化龙起义》等抗清歌谣中我们看到,每当遇到困难时,回族人民同舟共济,互相帮助,共度时艰;每当民族危难的重要关头,回族人民往往将个人的安危和名利置之一旁,共同面对,团结一心。在他们的心目中,民族的存亡高于个人的生

5、死。另外,从回族民间故事的叙述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疼惜和抚养回族孤寡、老弱等情感语调上,从机智人物把从富人那里赢得的钱财分给穷回回等细节的交代上,从民间故事中的许多称呼上,如回族见面互称多斯梯(朋友),把伊斯兰教称为我们的教门,把同属一个清真寺称为本坊等等,都可以看到这种民族认同感的自然流露。在爱情故事中,我们还看到有回族青年与外族青年联姻,外族青年需先入教等习俗的描绘,回族民间重视入教的仪式,一是以此要求入教者认同自己的民族和宗教,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从而建立共同语言,二是表明入教者已经从他人变为自

6、己人。而在实际上,所谓入教的仪式,就是要求民族认同和希望各民族团结和睦的一种心理反映。这种价值观和心理认同成为一种内在的约束力量,将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回民凝聚在一起,共同抵御困难,使族群得以繁衍和发展  二、浓郁的宗教情结  伊斯兰教既是回族形成的纽带,也是回回民族的精神支柱,对回回民族的心理定势和思维定势,对民族性格和民族情趣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儒教、道教、佛教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民间,造成了一种新的宗教文化氛围和文化土壤。回族民间文学在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中不断演进,在与其他民族同类

7、型作品中,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不论作品产生地的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气候状况、社会因素多么不同,也不论讲述者的文化修养、宗教知识差别多么大,其中弥散着的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和宗教情感却是惊人的一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伊斯兰教信仰和思想观念,成为许多回族民间文学作品重要的题材,有些故事直接就是于《古兰经》,如创世的传说、真主造人传说、阿丹与好娃、大洪水的传说、圣人的传说等等,都强调了真主的大能和显迹,强调了真主对万事万物的彻察与预知。有些故事则于寺院经堂,而后在民间

8、流传,如《天堂在父母脚下》,讲不孝子死后变成狠贼热(猪),虽有圣人为其求情,但真主仍不给口唤,进不了天堂。这个故事的用词非常谨慎,如不用猪字,而用狠贼热,向圣人讨口唤,圣人向真主做杜阿宜(祈祷)以及先知的圣训天堂在父母脚下,对父母不孝敬的人,谁也不能进天堂等,无论讲述故事的视角,还是讲述故事的口吻,都使人如听一位老阿訇讲瓦尔兹(劝诫),带有明显的经堂特色和伊斯兰文化特征。因此,回族民间又称此类故事为说古经。还有些故事则是宗教教义的解释,如流传在宁夏的《回族为何不喝酒》,明显来自于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