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

ID:22360885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_第1页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_第2页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_第3页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_第4页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 (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上)摘要:“新世纪的新译论”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主张文学翻译“但求意(神)似,不求形似”、“为了求美,不妨失真”,既与一般翻译工作的本质属性不符,更和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规律性特点相抵触,因而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导致有害的结果。关键词:形似;神似;音美;形美;忠实Abstract:Thispaperputsforththevieentof“Aneedasarivalrybetcreation.Theprimaryobligationofatranslatoristobefaithful;thebestqu

2、alityofatranslationisfidelity.Andinliterarytranslation,especiallyinpoetrytranslation,thesimilarityinformimpliesfidelityinspirit.Key;spirit;truth;beauty;faithfulness;fidelity.“译论”,当然应该是有关翻译的理论,文学翻译虽有别于一般翻译,但是同为翻译,其基本任务便不可能因处理对象而异,都是通过语言的转换,以译入语再现译出语所传达的信息,对于传达的要求也不可能不是忠实,纵特殊如文学、如诗歌,也不例外。但

3、是,许渊冲先生的“新译论”却称:“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尽管他接下去也说,这种竞赛是要“看哪种文字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内容”。这就接触到了许渊冲有关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的全部议论的根本性认识,即:认为文学作品存在着可以独立于作品形式之外因而可以在另一种形式中被“表现得更好”的内容,而表现得好与不好,更以译者审美趣味为准,从而忽略了,文学作品如诗歌之所以是诗歌,就像任何艺术作品之所以是艺术作品,并不在于表现了什么,而在于是怎样表现的。许先生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主要矛盾“是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信达雅(或信达优)与信达切的矛盾。”这一提法有

4、待商榷,因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种不译意的直译,最早明确主张“直译”的玄奘,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译文准确无误。可以直截了当作对等翻译时,何必委曲婉转多说废话?直译当然不同于硬译,不少被“神似派”硬称作“直译”而加以反对的多半都是错译。难道真有许先生文中所说把“得失寸心知”的“寸心”译为aninchofheart那样一种“直译”?我的老师盛澄华在课堂上讲过,曾有人把《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译”为《巴黎余之妻》。那当然既不是直译,也不是硬译,而是错译。所谓“形似与神似”的矛盾,也多半是“神似派”的虚构。其所以说是虚构,因为只有“神似派”主张“但求神似不

5、求形似”,却没有任何一个译者主张“但求形似不求神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形式便没有艺术,艺术总是藉形以传神。主张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作之形者,恰恰是为了更忠实地再现原作之神,从散文随笔到长短篇小说,任何作品都不例外。至于所谓“信达雅(或信达优)与信达切的矛盾“,鄙人孤陋寡闻,在这里还是第一次读到,实在不知何所指而云,所以在了解其真实涵意和用意之前暂不置评。翻译,怎能说“求真是低标准”许渊冲说,“如以译诗而论,我认为主要是真(或似)与美的矛盾。”这就涉及他“译论”的核心了。他说,“翻译求似(或真)而诗求美,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这种说法,似是而实非,因为所谓“

6、翻译求似(或真)而诗求美”的涵意是:译诗可以而且应该追求“似(或真)”以外的“美”。接下去,正是这样,作为一个翻译工而居然能说,“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这显然是违背翻译工职业操守的说法,于是,作为弥补,他又加上一句“真是必要条件”,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往下便可以读到的:“如果真与美有矛盾,那不是为了真而牺牲美,就是为了美而失真。如果译得似的诗远不如原诗美,那牺牲美就是得不偿失;如果译得‘失真’却可以和原诗比美,那倒可以说是以得补失;如果所得大于所失,那就是译诗胜过了原诗。”这就是他的“译论”:真是必要的,如果失真可以得美,则不妨失真。这种“译论”难以循正常逻辑论证

7、,他却说,钱钟书就说过:“译者驱使本国文字,其功夫或非驱使原文所能及,故译笔正无妨出原著头也。”钱钟书之所言未必正确,但是许渊冲之所行却走得更远。许先生以《杨振宇文选》(?)英文本序所引杜甫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例,具体阐释他的“译论”“真与美·美与似”的实际意义。他首先评论原来的杨评:Apieceofliteratureismeantforthemillenium.Butitsupsanddo”。许渊冲认为语言本身就存在着诗与非诗和可入诗与不可入诗的固有属性或品质,这是他一贯的看法,但我认为却是个错误的看法。尽管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