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ID:32390364

大小:568.04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2-04

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_第1页
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_第2页
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_第3页
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_第4页
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译《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譯《清淨道論.說見清淨品》——並舉示、評析「葉均譯」及「元亨寺譯」兩譯本的問題溫㊪堃摘要《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是㆖座部佛教註釋文獻㆗極重要的㆒部著作,若要掌握㆖座部佛教的教理思想與修行方法,本論當是必讀的重要文獻。就目前的兩個㆗譯本為言,葉均譯本即使比元亨寺譯本早出版㈩數年,然而翻譯品質卻遠㊝於後者。不過,在若干環節㆖,葉本其實還㈲改善的空間。立基於前㆟的基礎㆖,本文以《清淨道論.說見清淨品》為探討對象,嘗試將它重新迻譯,並於文㆗舉列、評析兩個㆗譯本譯文的問題,指出㈲待改善之處。目錄:1.【前言】2.【新譯《清淨道

2、論.說見清淨品》】3.【「葉均譯」、「元亨寺譯」兩譯本譯文問題的舉示與評析】4.【結論】11.前言1㆖座部佛教(TheravādaBuddhism)最重要的註釋家覺音(Buddhaghosa)編㊢許多巴利註釋書,從而開啟㆖座部巴利文獻的㆒個新紀元。在覺音的著作㆗,《清淨道論》(Visuddhimagga)或許可以說是㆖座部佛教註釋文獻㆗最重要的㆒部著作,其原因㈲㆔:首先,從文獻史的角度來說,《清淨道論》是覺音的早期著作,包含許多重要義理的解釋,故也被當作是如同百科全書般的著作,甚㉃在覺音的其他註書——尤其是㆕部《尼柯耶》的註——許多場合

3、㆗乃要求讀者參考《清淨2道論》裡的解說。其次,就思想史的角度而言,㆒些在巴利㆔藏聖典文獻裡未出3現而僅屬於註釋文獻獨㈲的教理發展,已出現在《清淨道論》㆗。最後,從佛教實踐的角度來看,《清淨道論》詳細記載㆔㈻尤其是「定」、「慧」修行的方法,向來被視為禪修者不可多得的指導手冊。如是,就㆖述㆔點而論,若要掌握㆖座部佛教的教理思想與修行方法,《清淨道論》當是必讀的重要文獻。雖然,㆗國歷時久遠的佛典翻譯可謂㆟類歷史㆖規模最浩大的翻譯工程,可是遺憾的是,南傳㆖座部的註釋文獻在㆗國㆒直未受到譯經師的青睞而少㈲㆗文譯著。覺音於西元㈥世紀已撰㊢《清淨道論

4、》,然最早的《清淨道論》㆗譯本卻要遲㉃㆓㈩世紀㆗期,方由葉均先生從巴利文本譯出(1956完成初譯,1980年完成校對、出版),繼葉均的譯本問世之後短短㈩數年間,又㈲元亨寺於1998年出版的新譯本。由於這兩個譯本,華語世界的讀者得㈲披覽此㆖座部佛教㆗最重要的註釋著作之便。然而,筆者在閱讀葉均《清淨道論》㆗譯本時,時㈲對部分句子感到困惑難解之處。閱讀㆖的疑惑,激發筆者直接㈻習《清淨道論》原文的意念。由於《清淨道論》的第㈩㈧品〈說見清淨品〉描述智慧最初開展的過程,是慧㈻裡的重要㆒環,且因為它的篇幅不長,所以本文以此品作為研究的對象,嘗試將它重

5、新迻譯,進而比較兩個㆗譯本譯文的㊝、劣,指出尚待改善之處。1關於覺音的生平,見PPxxxiv-xl。2參考PPxxxiii-xxxiv。3如詳細的心路(citta-vīthi)之說(參考PPxlii)。又如,內觀智(vipassanāñāṇa)的詳細說明。22.新譯《清淨道論.說見清淨品》此節,以緬甸第㈥次結集光碟(CSCD)裡的《清淨道論》版本為底本,嘗試重譯《清淨道論》第㈩㈧品〈見清淨品〉。在翻譯的㆔原則「信、達、雅」㆗,筆者首以「信」為重、次以「達」為要,期盼譯文能充分傳達巴利文所載承的佛教義理,或㈲未能兼顧典雅,是待琢磨之處。此

6、節㆗,〔〕㆗之內容,㈹表譯者的補譯或補註——或是巴利原文已隱含但未明示者、或是為順應㆗文語法所增填者;()㆗之內容,則㈹表譯者的附帶說明;“”表示其㆗所包含的字句,是用來修飾其後的㈴詞,亦即是作為形容詞之用;夾㊟號「————」㆗之內容,常用來修飾、補充說明動詞或㈴詞等。18見清淨品論㈴色之把握662.現在,已說過「藉由學習和提問而熟知這些“作為〔慧〕地的”諸法之後,〔禪修者〕應該完成兩種“作為〔慧之〕根的”清淨,即戒清淨和心清淨」。此〔二種清淨〕中,戒清淨是別解脫律儀等四種非常清淨的戒。而這〔戒〕已在「戒的說明」中廣說過了。心清淨是與近

7、行〔定〕和八等至。在“以「心」為題而說的”「定的說明」裡,〔我〕已從一切方面詳說過它們(八等至與近行定)。因此,應該透過“在那裡(定的說明裡)已詳說過的”方法來了知它們。再者,〔前面〕說過:「見清淨、度疑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智見清淨,這五個清淨是〔慧之〕體」。如實見名色即是此(慧體)中的見清淨。663.首先,想要完成那個〔見清淨〕的止乘者,從除了非想非非想處以外的其他色界、無色界禪中的任一禪那出定之後,應該以相、味等等來把握「尋」等諸禪支以及與那〔禪那〕相應的諸法。把握後,應確定:「這一切〔心、心所〕,以傾向之意而為名—

8、—因為〔心、心所〕傾向所緣故。再者,譬如有人在屋內見到蛇而追逐它的時候,看見了蛇的住處,同樣地,此瑜伽行者在探索那個名〔法〕且如是尋找——「此名〔法〕依靠什麼而生起?」——的時候,看見它〔名法〕的所依處,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