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

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

ID:22321651

大小:53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0

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_第1页
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_第2页
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_第3页
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_第4页
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与写作朱自清先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来源:www.juxian.com 阅读与写作巢湖学院黄麓初等教育分院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安徽省心理学会理事安徽省教育心理学会理事巢湖市作家协会会员《作文周刊》社读写辅导员爱满学生 让星星变成太阳 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来——《阅读与写作》解读“五大阅读法”:简介参读:即参考阅读美读:即审美阅读比读:即比较阅读议读:即议论阅读笔读:即笔头阅读——讲解与原著内容有关的 背景知识, 为同学们指引进入原著 或作品氛围的门径;参读:即参考阅读——是对原著中最精彩的篇章, 进行细致的点评、 分析和评论美读:即

2、审美阅读——即把同一作者的或不同作者的相类的作品放在一起,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使同学们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 都获得感性认识 或理性认识;比读:即比较阅读——把作品中容易导致歧解的 内容进行综述,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提示, 促使同学们进行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鼓励创新思维,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议读:即议论阅读——至此,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诉诸笔端,如“写一篇读后感; 或者把精练的戏剧语言 用丰富多彩的记叙体语言叙述出来; 或是把一首含蓄的古诗 用现代诗的形式写出来等等。笔读:即笔头阅读

3、第二单元:学习要求:1、掌握写人记叙文的一般特点;2、学习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3、了解精读和略读的作用和要求;4、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教学难点作品概要《雪朝》背景简介朱自清简介课题作品解读作品特色作业练习1、学习边叙述、边评论的写人方法;2、了解朱自清先生对新文学的贡献;3、掌握顺序、倒叙、插叙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4、学习朱自清先生谦逊、质朴、公正的个人品格和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学习目标:1、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及朱自清先生在新诗、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2、朱自清先生后期的思想转变及

4、参加民主运动的发展道路;教学难点:课文通过写作者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评论, 赞扬了朱自清先生开创——自由体诗 一代新风的重大贡献以及 他谦逊、质朴、不持偏见、是非分明、 渴求光明的思想品质。作品概要★冯至(1905—1993年)原名冯承植,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和学者。★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去德国留学五年,专攻文学和哲学。★抗日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后任北大西语系教授。1964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冯至诗文选》。★解放后,他不仅

5、致力于教学和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工作,而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次出国访问,促进文化交流。1986年民主德国授予冯至格林兄弟奖章;1987年联邦德国又授予他国际交流中心艺术奖。他将联邦德国给予的一万马克全部捐赠,设立“冯至德国文学研究奖”,以奖励在德国文学研究领域做出成绩的中国青年中国籍学者。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文学研究会成员,先写诗后写散文,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6、哲学系,以后在江苏、浙江各中学教书。1924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为著名散文作家。1936年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也有朱自清20年代的散文。1934年《旅欧杂记》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参加一系列民主运动,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1948年拒绝接受美援面粉,因贫病逝世。★有著作20余种,约200万字,有《朱自清文集》。他的散文是面向人生的。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朱自清散文文人气

7、颇重,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以情胜”,是很有见地的。朱自清的文学活动从新诗创作开始,诗歌重情的特点自然也影响了他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或描摹世态、怀人抒情,或即景写情、融情于景,或融情入理、以理蕴情,无论叙事、记人、写景、说理都贯注一个“情”。朱自清先生简介《雪朝》,诗歌合集。内收朱自清19首,周作人27首,俞平伯15首,徐玉诺48首,郭绍虞16首,叶绍钧15首, 刘延陵13首,郑振铎34首。1922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列为《文学研究丛书》之一。郑振铎在书前《短序》

8、中说:“诗歌的声韵格律及其他种种形式上的束缚。我们要一概打破。因为情绪是不能受任何规律的束缚的”;我们要求“真率”…我们要求“质朴”, …雕琢与粉饰不过是“虚伪”的遁逃所,与‘真率’的残害者。 这一段话大体可看作诗集作者们的共同倾向。诗集在较广阔的背景下,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 描绘了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的某些面貌。这些诗大多 是“有所为”而写的,基本体现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观点。 (在诗的表现手段上:或拟人,或比喻, 或对话,或象征,多种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