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90227
大小:21.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冯小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教学重难点: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屏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
2、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1.提示“壶”,部首:士2.自由读诗3遍。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抽生读,师点评。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
3、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交换读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这是一首送别诗,朴实平淡的送,饱含了作者几多深情和惆怅呢?三、品诗意1.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
4、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提示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点评想一想:诗中的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好的,不着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默读诗。想一想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你在这些地方做一做记号,明白吗?有些同学不用老师提示,已经把笔拿起来了,好习惯,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养成的默契。2生反馈,寒:A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意思为,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板书:雨“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
5、”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B江,板书江此时江面感觉如何?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C吴地今江苏镇江一带,三国里的孙吴故地,称吴。这里用了连和入,字面上写雨势的平稳连绵,将于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感知。这雨何时来的?诗人感知到了吗?D这寒意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吗?对,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头上。3.透过诗句,我们也仿佛和王昌龄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这样的一幅画面,那就是(师指着板书,学生说,吴江夜雨图)此刻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在你脑海定格,你看到了寒气笼罩的江面上……此画面在你脑海定格你看到了纷纷扬扬的秋雨……此
6、画面在你脑海定格……雨点滴落在你身上,寒意侵入了你的……(心)此时你的感觉是,……你心里泛起的情绪是……师:这就是诗人,而你眼前出现的是……生:师:又一个诗人,是的,孤独,因为一想到朋友即将离我而去,一片估计油然而生……4.初解孤师:因为孤独,诗人在满江烟雨中,又看到了什么……生:楚山。师:怎样的楚山?生:孤独的,孤寂的。孤傲的,用孤说词语……从哪个字看出来的?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师:诗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什么时候感受到寒雨?什么时候看到楚山?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此为其一,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
7、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是描绘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形。出示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指名学生读。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抽3-5人说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谁想读前2行。5.走进作者,品读文字师:猜猜看,这王昌龄何以孤独至此,中晚唐的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的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琐碎的事物上,《夜雨寄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
8、)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浪淘沙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