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95884
大小:6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7
《宋词“镜”意象的审美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词“镜”意象的审美探析子是古代女子闺中之物,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审美情思。宋词中出现的大量镜子的意象,其审美指向大多都蕴含着光阴流逝、容貌随时间逝去而衰老的无奈、深闺生活的百无聊赖及思念他人时彷徨的心境等细腻的感情。宋词中的镜子意象,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及词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宋代的文化光辉。 关键词:镜子;意象;审美 :I207.22:A:16721101(2012)02006704 收稿日期:2012-04-28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远范畴的审美空间
2、研究”(11YJC751025)资助 简介:林盛禹(1977-),男,广东揭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学与教育理论。 中国的镜文化历史悠久,镜子不仅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器物,也是自我审视和观照的物质载体。中国古代的铸镜技艺精湛绝伦,而历代咏镜之诗也因此奇巧争胜。早在先秦时期,“镜”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就被赋予了象征意味,其意蕴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与丰富,在唐诗宋词中更突出了其审美功能,成为表现女性的闺怨情思、传达男性的感时咏怀的传统意象。在这一时期,以镜喻物的咏镜词文本甚多,宋词中提到“镜”的大约有700首左右。这些咏镜词,既表
3、现出了宋代镜子的工艺特色,又体现了宋王朝的民俗风貌,更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一、“镜”意象的历时性考察 在古代汉语里面,“镜”、“鉴”、“景”不分,都表示照射的意思,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镜”与“鉴”“鑑”为同义词。在远古时期,先民们以水为鉴,临水自照。《诗经·郡风·柏舟》云:“我心匪鉴,不可以茹”,宋玉的《九辩》云:“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1]于是,“镜”和“鉴”被引入了文学作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意义不断得到丰富。 在先秦散文中,“镜”意象的象征意味已很明显。《尚书》中帝命期曰:“桀失其玉镜,用之噬虎
4、。”郑玄注曰“镜喻清明之道,虎喻暴也。”[2]在此,镜被引申为清明之道的象征。《韩非子·观行》卷八说:“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无以知迷惑。”[3]韩非子认为道是用以“正己”的工具,正如镜子是用来“观面”的,以此照出人的本身。从这些典故中,可见镜子通过照镜的功用观察自己容貌的同时,同时也予以了以镜鉴戒自己、鉴证自己的品德的功用,镜在这里被赋予了劝惩和自省之义。 镜意象的审美内涵在秦汉至六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出
5、现了照妖镜、镜卜、镜听等典,镜不仅能照出人的容貌,而且能照出人的灵魂,它成为了降妖镇邪、占卜预测的工具,被赋予了神异功能,其象征义得到了发展。晋代的《搜神记》里就出现了灵异宝镜,隋唐时期的王度所著的《古镜记》,更是使镜成为镇邪的主体,用以降妖驱怪,造福百姓。在此之后的《异闻录·李守泰》、《原化记·渔人》等神魔小说中的“照妖镜”,也即采用了镜子的这一类象征意义。而镜意象也不仅仅只是作为求仙问道的法门,降妖镇邪、占卜预测的宝器,更是佛教文化的互动紧密,成为修心修识、得悟解脱的方法。早在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之前,镜像更多的是负载了儒家的
6、意蕴“照见得失”和道家的“虚静”意蕴,“镜”的文化内涵与政治、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佛教传入之后,镜意象的审美内涵又增添了一层全新的意蕴,它常和“空”联系在一起,多用来喻指人心的清净和清净。《坛经》中神秀心偈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处以镜台之明喻心境的澄明,时时掸拂擦试,方能以本性领纳世间万物。而慧能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以“明镜亦非台”作比,反观人的心性,突出了“本来无一物”的虚空和清净的道理。可见,“静”和“空”是禅宗镜意象的两层意蕴,“人心如镜,镜自清静,于
7、是万物尽显”[4]。镜意象的这一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国化佛教——禅宗思想对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中国的铸镜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魏时期铸镜技艺发展较快,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唐宋两朝,镜子制作业兴盛,且种类繁多,纹饰精美,做工细致,形成了多样的风格。除了正面的映照之用,镜子背面的纹饰、镜铭等子是古代女子闺中之物,在骚人墨客的笔下,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审美情思。宋词中出现的大量镜子的意象,其审美指向大多都蕴含着光阴流逝、容貌随时间逝去而衰老的无奈、深闺生活的百无聊赖及思念他人时彷徨的心境等细腻的感情。宋词中的镜子意象,一
8、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境况及词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宋代的文化光辉。 关键词:镜子;意象;审美 :I207.22:A:16721101(2012)02006704 收稿日期:2012-04-28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一般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