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

ID:22041631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_第1页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_第2页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_第3页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_第4页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内化与道德品质的形成赣榆县金山小学李家玉[摘 要]学校道德教育的知行脱节,成效甚低为社会所关注。本文想通过课堂教学与师生关系的改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在掌握学生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感化,促使其做一个有道德良知与道德创新的人。[关键词]道德内化;道德形成;道德实践;道德创新一、道德自律与道德创新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是因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注重传授与灌输而不注重道德的熏陶与内化,我们一直从道德的外在形式即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约束,而不是从学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进行道德教育,致使道德教

2、育不能转化成自觉意义上的行动。我们学校的德育造成了学与做、知与行严重脱节,道德说教取代了道德内化,强调道德认知而忽视了道德情感,强调道德的外在功能--顺从与遵守,而忽视了道德的内在功能--创新与突破,而要做到道德创新与突破,首先要做到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自觉地对所认知的道德命令的绝对认同,并通过自己的自觉行为表现出来的内在要求。道德主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个人意志自由的表现[1]。而学校德育重在强调"个人对已有社会规范的遵守,轻视对陈规陋习的革新"①7,不敢对传统道德中不利于个性发展的道德规范进行批判,也不敢承认

3、学生对新道德的认同,强调秩序的精神与合作的精神,而忽视以激励人奋发向上、谋求发展的自由精神和竞争精神[2],从而造成在校学生对德育的实效性产生怀疑,进而不相信道德的价值与尊严,无视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要求。由于学校德育没有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与道德创新,他们一旦走上社会,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就会使他们在学校所受到的道德教育转瞬坍塌,为此我们必须要利用学校的人文优势与主导价值优势建立起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良知,切实使学生产生道德自律行为。由于学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强,更能敏锐地发现传统道德中保守、陈旧、落后的一面,容易超越现

4、成的道德体系,做先进道德的探索者、创造者,勇于突破陈腐的传统与规范,为新道德的确立开辟道路。二、学生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   要想对学生的道德进行内化,形成道德自律,就必须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过程。皮亚杰通过对儿童道德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一个人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这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能按社会规定的准则公正地、公道地对待别人。他进一步地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②权威阶段;③可逆性阶段;④7公正阶段。皮亚杰认为在权威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处于他律阶段,

5、而在可逆性阶段,他们达到了基于遵从新的道德关系,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处于自律阶段,而公正阶段,儿童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在可逆性的自律阶段上发展起来了,他们与成人关系由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而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通过对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研究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1)道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2)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3)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配。他用道德两难论方法来研究道德的发展。在他的"三水平六阶段"说里的最后阶段,他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作为道德判

6、断的最高阶段,这也是个人品德形成过程中的最高阶段[3]。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门情感教育,而不是科学的智性教育。三、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过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发挥政治思想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与人格完善,努力把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矛盾统一起来,把学生与外界相互作用矛盾运动统一起来,将课内的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对道德规范的服从与

7、制约变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并敢于打破传统道德规范中陈旧陋习,促进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型的人。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运用平等、和谐、知行一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道德内化。   1."道德两难"法7   "道德两难"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行为从道德价值的不同角度与立场来看,会出现道德上两难判断,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行为的作出不是简单用一个道德标准就可衡量或仿效的。在政治课教学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特定环境的"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去作出价值判断,让学生自己去直觉

8、、体验与接受。如何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进行教学呢?步骤如下:(1)呈现两难故事;(2)让学生察觉问题的两难性质;(3)学生写下自己暂时的决定与支持理由,并据此对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