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多元史观解读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

ID:21701196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_第1页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_第2页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_第3页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_第4页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高考多元史观解读★近(现)代化史观1.基本内涵:从16世纪起,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或者近代化。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2.基本内容●政治方面——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方面——工业化、市场化;●思想文化方面——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方面——城市化、福利化;知识拓展:由于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即不同的现代化模式。(1)从现代化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原发型),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传导型),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刺激下开始。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2)从经济体制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现代化;混合经济模式,其特点是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印度等国现代化。(3)从社会经济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3.用近代化史观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化的四个层面具体层面发展进程经济近代化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产生,近代化艰难起步。②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③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了。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民族工业发展而艰难。⑤1953-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改造。⑥1953-1957年开展以为主的“一五”计划。⑦“”、“”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⑧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的伟大决策,工业化速度大大加快。政治近代化①戊戌变法主张实行,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③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的进步意义。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⑤1954年,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类型的宪法。思想近代化①器物变革:地主阶级派和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②制度变革:先是派日益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科学,还包括了科学和,主张既要学习“西艺”也要学习“西政”。③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早期宣传与,部分知识分子后期开始宣传。社会生活近代化①“衣”来说,由清末的满人服装转变为装。②从“食”来说,引进了。③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以整洁宽敞的为主。④从社会风俗来说,陈规陋俗转变为的习俗。⑤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主要包括、铁路、汽车、在中国的出现,电报、的发展。⑥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逐渐普及。高考例证:1.(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B.革命史观C.唯物史观D.现代化史观3.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是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全球化史观(整体史观)1.基本内涵:全球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进入整体发展阶段。19世纪中后期,世界初步成为一个整体。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代世界整体化全球化趋势加强。人类的交往加强了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整体化的发展。2.基本特点: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5 知识拓展全球史观承认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文明中心,开始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把全人类的文化、社会生活的演进作为史学考察的终点,突出文化多元共存的合理性以及人类各区域文明之间交往互动的历史推动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3.全球史观视角下的历史线索·新航路开辟: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欧洲文化对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渗透(世界市场雏形)。·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相互联系加强。·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国际垄断集团和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4.“全球史观”构建中的正确态度:(1)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这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何以可能和必要的根据。(2)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一切文明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同样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并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有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地位参加文明间的对话。(3)要求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不同文明。(4)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应做到“求同存异”,努力去寻求彼此间的共同点,把分歧暂时搁置,耐心地通过对话去缩小和解决分歧,即使一时不能达成一致,也应有善于等待和相互容忍的精神,不使矛盾激化而导致冲突。高考例证:1.(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3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2.(2010·海南单科)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1.基本内涵: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分解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精神文明史、社会文明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的文明之间不断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人类由低级走向高级。2.基本结构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教材结构)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知识拓展:教材所体现的文明史观框架政治文明史(必修一)经济文明史(必修二)思想文化史(必修三)含义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内容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内容5 近现代文明特征法治取代人治,自主的公民取代被动的臣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手工劳动——大机器生产;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多样性和全球化(包含宗教、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潮流等)附表古今不同的政治文明与贡献 在人类政治文明中的创新与贡献古希腊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古罗马创造出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罗马法成为近代许多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法原则也直接源于罗马法。古代中国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集中,皇权至上,中央机构职责分明、权利制衡、相互补充,中央有效节制地方。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农耕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近代英国君主立宪、议会主权、责任内阁、政党政治近代美国联邦制、总统共和制、分权制衡、民主制、政党政治新中国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考例证:1.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社会史观1.基本内涵;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2.启示借鉴:社会史观从社会角度观察历史,把历史分为: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称为“社会习俗的历史”。如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粮食危机、水资源危机以及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又如古代中国的减免田租、救济穷困、治理自然灾害等政策;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措施,如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政策。高考例证:1.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生态史观    B.全球史观    C.社会史观   D. 革命史观2.(09年广东第11题)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3.(09年海南第15题)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4.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5 1.基本内涵: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的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认为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可调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反映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2.基本特点:只有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阶级矛盾发展变化,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本质内涵,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强调阶级斗争,过分突出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忽视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研究,具有强烈的政治取向。高考例证:1.(2011·广东文综,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2.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现代化史观B.革命史观C.全球史观D.文明史观3.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B.工人运动的兴起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注意: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的关系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着眼于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而现代化和全球史观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史,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兴起和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扩散的历史,是文明史观的一个特定阶段。★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1.基本内涵: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学习时,当我们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最大影响时,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这一方法。2.基本特点: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认为社会必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联系历史条件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历史,强调实事求是。案例:●多元史观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政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精神(思想):促使自由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产生。(2)从全球史观角度看: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方式,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和旧制度。(4)从社会史观看:A.促进了城市化的兴起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考考你:1.“全球史观”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观念。下列侵华战争的影响中,反映“全球史观”的是A.中国被迫开放,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反侵略反封建成为民主革命的任务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发展5 2.【2012•衡水质检】“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3、【2012•大庆铁人中学期末】“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文明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4.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二.不同角度看历史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的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环境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请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4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概括从李鸿章、康有为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政治家们政治理念的变化,并分析其理念变化的社会原因?(8分)    3、从环境史观的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4分)    4、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个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6分)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