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课题1 燃烧与灭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恩格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燃烧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中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利用燃烧发射火箭利用燃烧加工食物利用燃烧来炼钢利用燃烧来取暖利用燃烧绚丽多彩礼花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课题1燃烧与灭火请同学们谈谈你所学的有关燃烧的事例。燃烧事例燃烧现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共同特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的白烟。发光、放热、剧烈的
2、氧化反应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燃烧的现象你已经知道什么?什么是燃烧?1.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想一想下列变化中哪一种是燃烧1.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2.食物的腐烂3.铁的生锈4.动植物的呼吸5.点燃火柴一、燃烧的条件思考一思考二思考三用火柴分别点燃木块和石块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将小煤块和一木条用火柴放在铜片上加热,比较点燃的难易探究: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②红磷不燃烧。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实验探究】实验7-1空气或氧气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讨论与交流】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
3、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铜片上红磷铜片上白磷水中白磷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AB下列两种燃烧火柴的方式,那种更易燃烧,为什么?想一想选B。火柴梗在上方,燃烧产生的火焰给火柴梗加热,使火柴梗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使火柴继续燃烧。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
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无烟煤着火点(0C)40240250-330320-370700-750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无法改变。上海2010年11月15日高楼特大火灾,死亡53人大连新港2010年7月16日特大火灾2011年8月23日佛山陶瓷厂火灾死亡15人2011年7月22日京珠高速客车自燃起火,造成41死6伤的严重后果飞机撞楼后燃烧的大火引起大楼坍塌。死亡近600人,3700多人失踪。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浩劫。2001年“9•11”事件中,纽约世贸中心被飞机撞击后起火燃烧,产生滚滚浓烟。永远的伤痛1994年新疆克拉马依大火,3
5、00多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2003年2月哈尔滨天潭酒店大火,33人死亡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灭火大比拼石棉网烧杯抹布水剪刀灭火原理一:消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灭火原理三: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原理二:隔绝氧气或空气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练习: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也可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水是一种常用的灭火
6、剂,为人们扑灭火灾、挽救生命与财产立下了汗马功劳。那它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来灭火呢?请举两例加以说明。你有其他办法吗灭火器原理吸滤瓶碳酸钠浓溶液浓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注意: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气油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碳书贵水基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水木棉观察与联想如果遇到火灾,怎么办?自救措施: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烟很大时,用湿手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烟尘。致富千日功火烧当日穷疏忽一时火光四起防火
7、两大忌麻痹和大意课题1:燃烧和灭火小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灭火原理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练习为什么室内起火,打开门窗,火反而更旺?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而蜡烛一吹就灭?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O2的浓度;③与O2的接触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