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90909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感受其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研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所以,这些
2、图形的形状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实物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图片各一张。 学具准备:每4人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一个学具袋,内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食物若干个。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探究,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自主的、创造的、进行综合学习。 教学设计: 一、尝试分类 (一)环节 (二)环节设计层次 环节可能性
3、预示: 预设1:学生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分成四类,并能大致说出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 预设2:部分学生可能按其它标准分类(如:颜色、大小、是否滚动等) 预设应对: 预设1的应对方案: 小组汇报完毕,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贴在黑板上,揭示物体名称,请下面同学随着老师的要求分别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预设2的应对方案: 对于其它的分类标准老师给予肯定,并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标准分得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但要跟学生指出,这节课我们只研究这种分类方法。 二、探究形成 (一)环节目标
4、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等数学活动中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二)环节设计层次 1.孩子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好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形状和它们做做游戏好吗? 2.汇报:你是和谁做的游戏,你是怎么玩的? 环节的可能性预设: 预设1:孩子把很多的物体搭在一起,搭成“大高楼”。 预设2:孩子做滚动球的游戏。 预设3:孩子做滚动圆柱的游戏。 预设应对: 预设1的应对方案: 这个小组很了不起,你看“大高楼”搭得又高又稳,你说说你们把什么形状的物体放在了
5、最底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可以) 用手摸一摸为什么可以把它放在最底下?(通过感知发现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预设2的应对方案:还有谁选择了球,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拿出球摸一摸,你知道它?槭裁纯梢怨龆??(发现球的面是弯曲的。) 预设3的应对方案: 圆柱可真有本事,你看它不仅可以稳稳地立在这儿,还可以滚动,摸一摸你知道它为什么可以滚动?(通过实验发现球是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滚动的,而圆柱是沿着直线滚动的。) 三、联想应用 (一)环节目标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
6、学的应用价值。 (二)环节设计层次 1.欣赏一组图片,在这幅图片中你会看到很多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新朋友,你能快速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解决问题。汽车的轮胎是什么形状的?鼠标里面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继红小学新楼落成之后要在操场上修建领操台,你认为选择什么形状比较合适? 四、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 正方体:6个平面,方方的,全一样。 长方体:6个平面,长长的,上下、前后、左右一样。 圆柱:2个平面,1个曲面。 球:曲面。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量化评估,有助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
7、学习行为进行综合性、公平性评价,所以我是采用量化表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的。上课时将量化表发给听课教师,边听课边关注环节的实效性,最后按各项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做出综合性评估。 教学有效性思考: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8、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数学的思考方法有一定的指导。 作者简介: 刘?h,教龄10年,小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录像评审中获三等奖,《搭配中的学问》在全省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全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观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