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ID:21489249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肠道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菌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影响。方法拟针对我院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NAFLD患者的传统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治疗。对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的相关肝脏生化指标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素氮、以及空腹血糖,肝脏的B超影像。结果干预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的脂肪肝症状较服药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在用药前后在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三项检测指

2、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服用适量的肠道益生菌,有助于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对于辅助性治疗和病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肠道菌;益生菌;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益生菌是人类肠道中常见的菌群生态系统。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对人体肠道正常功能的发挥和内环境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益生菌通过自身的自身代谢过程和人体肠道功能相互协调,有利于肠道的蠕动和对食物的消化,并通过绝对种群的优势对外来有害微生物菌群有着直接的抑制作用。通过与内环境的相互作用,益生菌往往对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代谢都有着重要的

3、影响。肝脏通过门静脉循环和肠道相连通,因此不可避免会受到肠道益生菌的直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益生菌和脂肪病变、胰岛素抵抗、过度肥胖等症状密切相关。而这些都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性因子,因此探讨肠道益生菌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拟针对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肠道菌益生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影响,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诊断为NAFLD患者,采用

4、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本项实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此项研究,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3年制定的NAFLD诊断标准[1]同时患者在治疗前三个月未服用肠道益生菌制剂。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其他系统严重慢性病的患者,排除神志不清或患有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实验组男52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38~81岁,平均年龄(75.3±10.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56±2.68)kg/m2;对照组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为34~79岁,平均年龄为(

5、74.8±11.3)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74±2.41)kg/m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指数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均采用NAFLD传统治疗方式。干预组患者即联合益生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内蒙古双双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9980004)的金双歧片,服用剂量3次/d,4片/次,以连续治疗3个月作为一个完整的疗程。  1.3评价指标并对两组患者于服药前和服药后分别做腹部超声检查和清晨空腹抽血测定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素氮、以及空腹血糖,

6、需列出相关的数值以及计算的P值,进行数据收集比较,采取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本文采取SPSS17.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采取(x±s)的方式来表示计量性资料,组与组之间的比较采取t检验,采取χ2的方式来检测资料。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过服用益生菌药物前,观察组患者轻度31例,中度26例,重度3例,而服用益生菌之后,脂肪肝消退有10例,轻度26例,中度22例,重度2例。服用前后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经过服用益生菌药物前,对照组患者的衰减系数相

7、对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有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观察组在服用前后各项指标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服用前后在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三项检测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非常普遍性的疾病。在临床上主要以患者无饮用酒精性饮料史而可见肝实质细胞转变为脂肪性细胞为特征的综合症状。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重要危险性因子[2]。过往的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往往可见小肠细菌过度性生长的症状[3]。而正常人群该特征并不

8、明显。因此通过益生菌的引入来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环境,抑制非益性细菌的过度生长是其发挥积极影响的主要药物作用,但是其具体的药物机理目前并未研究透彻。可能是因为益生菌的存在,抑制了大量有害微生物通过次级代谢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子啊肝脏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