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与个别化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小学教学中因材施教与个别化指导”是济南市教育科学学会“十二五”课题规划立项课题,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课题。本课题周期为(2011年9月—2015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课题负责人高长敏校长,安茂栋副校长、解燕、谷新迎、陈正芝、杨洁、崔英老师共同研究,目前课题研究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阶段、现在进入课题实施部分,自从立项以来,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一、课题研究概述“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的规律,针对学
2、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教育,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条件和方式中成长成才,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材施教”在中小学教育中很难得到真正体现。一、影响“因材施教”的因素:虽然“因材施教”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存在,但是在现代的教育制下,要想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1、因为作为教育历史产物的班级授课制度,主要是追求规模效益,表现出集体授课、统一要求、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征。学生都被作为“批量生产”的产品。但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自由、和谐方面被明显弱化了。2、因为
3、因材施教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有诸多的难度。首先学生对象是无法确立的,千差万别的学生都是施行教育的对象,他们存在个性差异。这就给因材施教带来了难度。其次,施教的内容是广泛的,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科内容、学习方法等。施教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有小组和个别的,有依靠任课教师和校内其他组织(如少先队、学生会、兴趣小组等),有利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再次,现代的教育体制也有很多制约因材施教的因素,如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学制限制得太死,压抑了学生个性和自由的发展,教育内容偏向智育,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得不到训练
4、和发挥,有些学校的教学方法陈旧呆板,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班级过分强调学生优生差生的平衡搭配,限制了优生的早露头角,等等。另外,中小学老师的负担也过于沉重,除备课、上课的压力外,老师还有各种各样的任务,使得老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地落实“因材施教”。这些都表明因材施教的变化性、艰巨性和不可操作性。(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根据生源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能充分发挥他们才华与潜能的职业技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关键是实施差异施教策略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确立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
5、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方案。具体内容:(1)教学目标分层次,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教学;(2)学生主体分层次,实现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3)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4)开展专业科技活动,鼓励优秀学生迅速成长,培养创新精神;(5)评价分层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肯定该课题在本校或本地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该课题的背景.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一个长期稳定不变的研究团队.确定总课题的研究目标,达成度及总体方案.以课题负责人具体分工落实各项研究任务.2.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的研究目标下
6、确定自己的了课题,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具体负责人,由总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子课题的研究提倡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同样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研究重点.3.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研究过程,需要课题组全体人员创造性的劳动,持之以恒.团结协作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要避免开题轰轰烈烈,过程冷冷清清,结题拼拼凑凑的现象发生.课题研究的过程重点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备课备课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要依据上、中、下各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确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努力做到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在
7、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了解并分析各种程度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知识和心理障碍的基础上,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教学步骤:或读或议,或讲或练;或重点讲解,或放手自学;或班级授课或分组教学亦或个别点拨……从整体的角度对每个教学环节作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这是因材施教,个别指导的关键。(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对于程度差的,应以一般性的属记忆和理解水平的训练项目为主,而对于程度好的,除了一般性的项目之外,还可相机进行一些属于运用水平的难度较大的项目的
8、训练。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有坡度,要通过课堂提问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开辟通往教学目标的渠道。殊途同归,不同的思考题,将有效地引导不同程度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并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