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

ID:21181078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_第1页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_第2页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_第3页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_第4页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民生: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视角:D61文献标志码:A:1002-2589(2014)29-0001-02生态民生是基于生存和发展理念基础上的生态与民生的结合,即民生生计中的生态层面。生态民生建设不是单纯的保护环境,而是要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上取得平衡点。这给原本的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崭新视角。生态民生不仅规定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方向,而且赋予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内容,更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一、生态民生规定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方向1.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要坚持保护生态的正确方向生态民生的提

2、出,要求我们必须更深层次地把握生态与民生建设的关系。良好的生态为民生提供必要的保障,而民生则是生态的价值所在。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环境和人的健康就没有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长期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已经对我们的基本生存条件造成严重威胁,超过了多数人的承受力极限。一旦生态环境不能为民生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甚至威胁到民生,民生幸福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生存质量成为当代人的首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3、、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提升到人民福祉的高度,这深刻体现了生态的价值所在。因此,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的正确方向。2.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方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从原始社会的敬畏自然、农业文明的依赖自然、工业文明的征服自然,再到生态文明的尊重自然,这构成了人与自然关系史的主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改造和对自然界的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4、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否则,民生幸福就无从谈起。正如胡锦涛所说: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3.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要坚持节约能源资源的正确方向民生幸福是建立在消耗能源资源基础上的。由此产生的能源资源问题在我国也比较突出。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少。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的1/4;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

5、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另一方面,能源资源利用率低,消耗量大。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有35%左右,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40%左右。如今,我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不断上升,2012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6.4%。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节约能源资源,才能为发展赢得最大空间,才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此,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体现到民生建设的各个方面。4.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要坚持绘就美丽中国的正确方向建

6、设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不是美丽中国,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和山清水秀恰恰是生态民生的内涵所在。而当前,从整体上看,我国既是一个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国家,又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这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坚持绘就美丽中国的正确方向,就能在经济发展与保护

7、环境之间找到平衡。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就要求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不给后人留下遗憾。二、生态民生赋予了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新内容1.建设生态经济,提升民富水平所谓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

8、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经济,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摆脱贫困状态,为改善民生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追求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把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自觉地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