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655567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1
《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摘要:世界范围内,开发区在各国都冇广泛发展,且对本国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文化产业建设上还存在值得研究的问题,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内涵与边界对于具体的实践应有明细的界定等。关键词:民生建设开发区秦皇岛开发区文化产业生态文化民生就是发展,民生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民生经济的提升,推进改革就更加深入民心,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必然增强广泛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即保护和改善资源坏境就是保护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2、人民不仅是民生建设的主题,也是民生建设的实践的主题。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开发区产生的历史较为久远,但真正在世界上发生重要影响的是近代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诞生之后。20世纪中叶以來,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以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为特征的两种新型的开发区形态,后来在发展屮国家也普遍出现。开发区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在国家整体设计与推动下,在各级政府的密切配合下发展起來的,前后经丿力了初创期、发展期和转型期这样主要的发展阶段,其中“三为主,一致力”战略
3、方针基本延续至今。但是,今天的发展转型为我们开发区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概括地讲就是“创新、智慧和协调”,其屮的文化层面在开发区的未来建设屮日益重要,它既是结果也是动因。这些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了我们在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上正不断地得以深化。哈格斯特朗(1955年)首次对“开发区”从“位势差”形成的扩散转移动因角度提出创新循着一定的等级循序扩散,典型的是文化层次因区域发展级别的变化而发牛的整体升落,这取决于接受者的位势,这里的核心是人才因素。帕鲁(1958年)的“增长极”理论指出“开发区”山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所形成的增长极,正是这种产业增长极带动了产
4、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化。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国际产业园区发展屮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到发展屮国家和地区的转移布局,并已呈明显态势。牟宝柱(1999年)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是“过热”,而是“过冷”,或曰“形热而实不热”。作者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后认为,如果要使我国经济实力在21世纪屮期达到美、欧、日的程度,至少需要有10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创新文化建设上实现健康发展,如此才能算作走向成熟。陈秋玲(2007年)首次提出依据共生关系的开发区创新发展路径问题,其中主要分析了产业集群共生和社区公
5、共资源共生及其互动互利的关系,强调在今后开发区战略转型发展中需耍注意避免陷入以往过于追求“偏利共生”所带來的当地“文化贫困”。这也是站在共生互利这种生态观立场上首次対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张景安(2010年)从我国开发区建设发展历程和定位角度,提出了重点围绕自主创新与和谐发展的战略任务,并结合新情况强调所面临的十人挑战,其中关键是立足新兴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发挥开发区口身独立决策的制度创新,这也是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根本。蔡祥和(2011年)认为,创新文化是社会和谐文化的基石,莫发展主体之一就是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这种基于企业的创新文化必须体现三个基木价值观,即面
6、对市场顾客价值观,面向员工的人木价值观和面向企业未来的创新价值观,这里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创新生态文化。如此,才能通过企业的创新文化达成社会发展中的和谐文化。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主要代表性观点,秦皇岛开发区在文化产业建设上以文化生态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还存在着以下三点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文化与旅游、生态的关系不应是分离的独立部分,需要对三者做深入的整合,由此将带來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新思路。第二,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内含与边界对于具体的实践而言是有明晰的界左的,具体到秦皇岛开发区建设上,需要沿着文化产业和文化环境建设两条路线加以规划和提升。
7、第三,蓝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问题在开发区建设中还未提及,其战略地位十分明显。(责编张翼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