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

ID:20823547

大小:874.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0-16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_第1页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_第2页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_第3页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_第4页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学与传统文化十讲 第二讲 直书与曲笔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十讲第二讲直书与曲笔的矛盾和共生:传统史学中核心问题直书与曲笔——以唐代史学为例(一)何谓直书,何谓曲笔?(二)唐代史学中的曲笔现象(三)唐代史学中的直书现象(四)传统史学中坚持秉笔直书的原因(五)直书与曲笔背后的规律性认识(一)何谓直书,何谓曲笔?直书就是据实书写,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写史的独立性,史学家不受制于权贵,但受制于所处社会的统治思想,即“直道”或“气节”,以独立的人格作保证去修史。二是写史的客观性,摆脱个人主观情感的干扰,根据历史真况进行书写,“不虚美,不掩恶”。善恶必书,故称实录。曲笔就是曲从

2、权贵或其个人情感而修史。或阿时,或媚主,或为自己掩饰,或为报复私仇。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把直书视为“君子之德”,把曲笔视为“小人之德”。在我国封建社会,官修史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直曲相杂,冰炭共器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唐代史学中,尤为突出。唐刘知几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中的《直书》与《曲笔》两篇,所发的精辟议论,固然是对史学上直书与曲笔的总结,但也是有感而发,针对着唐代史学中的实际情况。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三为史臣,再入东观”,长期担任史职,“兼修国史”,名位显赫。然而,却一度要求辞去史职,决心从事私人著述。其主要原

3、因之一在于:“史官注记,多取禀监修。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最后,他主动辞职,离开史馆。可见对于一个正直的封建史家来说,还有比名位更重要的东西:历史学家的气节。从刘知几的史学活动及其在宦途上的经历,我们不难窥知在唐代史学领域中,“直书”与“曲笔”的斗争是何等尖锐!了解唐代史学中“直书”与“曲笔”对立、斗争的某些具体情况,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总结中国史学史上这一规律性的现象。(二)唐代史学中的曲笔现象唐代,是我国史学领域果实累累、大放异彩的时期,其成就是极为可观

4、的。但是,曲笔作史者亦往往不乏其人,从而在唐代史学上投下重重的阴影。曲笔作史的原因:或受人私惠,欲报己仇;或阿时取容,谀言媚主;或掩饰自身丑行,夸张故旧美德;等等。质言之,一为谋财,二为谋位,三为谋名。即刘知几所谓:“假人之美,借为私惠”,“诬人之恶,持报己仇”;“假回邪以窃位”,“持谄媚以偷荣”。足见曲笔作史的人,在个人品格上是十分低劣的,在政治目的上是极为肮脏的。在唐代史学中,以“记事阿曲”而臭名昭著者,莫过于许敬宗。许敬宗在太宗、高宗二朝历任史官,朝廷的许多著述工作,都由他主管。然而,许敬宗“自掌知国史,记事阿曲”;“

5、身为国史,窜改不平,专出己私”。《旧唐书》指出:“初,高祖、太宗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那么《旧唐书》何出此言呢?《旧唐书》所论,是有根据的。其一,由于封德彝曾揭露许敬宗在其父遇害时表现得贪生怕死,因而“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其二,左监们大将军钱九陇本系皇家奴隶,“敬宗贪财与婚”,嫁女予钱,“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使钱九陇在“国史”中居显要地位。其三,“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赔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并把唐太宗赐给长孙无忌《威凤赋》一事,

6、移至尉迟敬德名下。其四,庞孝泰本是个平庸无能的将领,曾随太宗出征,为敌所败;但“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冠以“名将”头衔。《新唐书》指出:许敬宗于“贞观中,除著作郎,兼修国史,喜谓所亲曰:‘仕宦不为著作,无以成门户。’”可见,许敬宗原来是要靠着曲笔作史来成立“门户”的。而这种人,正是刘知几所痛斥的“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然而,像许敬宗这样放肆地曲笔作史,即使在封建统治者面前也难以通过。后来唐高宗“诏刘仁轨等改修国史,以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故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李吉甫在唐宪宗时执政

7、,颇有些“不善之事”。宪宗死后,路隋、韦处厚等于文宗大和四年(830)修成《宪宗实录》,受到文宗嘉奖。至武宗时,李吉甫之子李德裕执掌朝政,他“恐或书其父不善之事,故复请改撰实录”。尽管遭到“朝野非之”,“缙绅谤议”,武宗还是诏令“史官重修”。唐武宗会昌三年(843),撰成新本《宪宗实录》,“李德裕奏改修《宪宗实录》所载吉甫不善之迹”的目的居然达到了。不过,这桩公案,到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德裕事败之后,重新翻了过来:宣宗下诏,恢复“路隋等所修《宪宗实录》旧本”。唐文宗时,围绕着韩愈所撰《顺宗实录》的一场激烈的争论,以及文

8、宗在宦官的压力下诏令路隋等改修《顺宗实录》,也属于类似的情形。唐代史官作史,往往“又取行状溢议,以为依据”。有的行状,由于作者态度端正,方法严谨,基本符合事实,足以反映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如柳宗元作《段太尉逸事状》,就是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后写成的,因而深得史家称赞。但是,也有许多行状并非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