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81489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4
《论-中国诗学的实践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诗学的实践性注:本文全文在台湾《孔孟学报》第八十二期(2004年)发表,限于篇幅,部分在《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四期发表。今再次发于网上,以期诸学长同仁指正赐教也。内容提要:本文拟就对中国诗学的实践性作一哲学的考究。本文认为,“实践”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就是人通过做除欲去执的工夫让实践主体(如良知)在生命中动转甚至完全作主,其动转或完全作主后,人的生命呈现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而这种境界不可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定义,只可用诗性的语言“托”出,这便是“诗言志”,故“诗言志”中的“志”便应解为作者的人格修养境界,这样,诗便与作者的实
2、践有了关联。同时,读者亦只有加强自家的人格修养,方可体悟到作者在诗中呈现的人格修养境界,这便是中国诗学诠释中的“以意逆志”,如是,诗便与读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又因为这种人格修养境界并不是机窍沉浊的“密窟”,而是吉祥止止的“虚室”,故这种境界由是诗呈现出来,其风格必定是平淡简远的,这是中国诗歌的最高风格,而这种风格不能从审美趣味中“求”得,只能从人格修养中“修”来,这是中国诗学的实践性的究竟了义。关键词:实践境界诗言志平淡简远..论中国诗学的实践性注:本文全文在台湾《孔孟学报》第八十二期(2004年)发表,限于篇幅,部分在《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3、2004年第四期发表。今再次发于网上,以期诸学长同仁指正赐教也。内容提要:本文拟就对中国诗学的实践性作一哲学的考究。本文认为,“实践”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就是人通过做除欲去执的工夫让实践主体(如良知)在生命中动转甚至完全作主,其动转或完全作主后,人的生命呈现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而这种境界不可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定义,只可用诗性的语言“托”出,这便是“诗言志”,故“诗言志”中的“志”便应解为作者的人格修养境界,这样,诗便与作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同时,读者亦只有加强自家的人格修养,方可体悟到作者在诗中呈现的人格修养境界,这便是中国诗学诠释中的“以意逆志”
4、,如是,诗便与读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又因为这种人格修养境界并不是机窍沉浊的“密窟”,而是吉祥止止的“虚室”,故这种境界由是诗呈现出来,其风格必定是平淡简远的,这是中国诗歌的最高风格,而这种风格不能从审美趣味中“求”得,只能从人格修养中“修”来,这是中国诗学的实践性的究竟了义。关键词:实践境界诗言志平淡简远..论中国诗学的实践性注:本文全文在台湾《孔孟学报》第八十二期(2004年)发表,限于篇幅,部分在《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四期发表。今再次发于网上,以期诸学长同仁指正赐教也。内容提要:本文拟就对中国诗学的实践性作一哲学的考究。本文认
5、为,“实践”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就是人通过做除欲去执的工夫让实践主体(如良知)在生命中动转甚至完全作主,其动转或完全作主后,人的生命呈现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而这种境界不可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定义,只可用诗性的语言“托”出,这便是“诗言志”,故“诗言志”中的“志”便应解为作者的人格修养境界,这样,诗便与作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同时,读者亦只有加强自家的人格修养,方可体悟到作者在诗中呈现的人格修养境界,这便是中国诗学诠释中的“以意逆志”,如是,诗便与读者的实践有了关联。又因为这种人格修养境界并不是机窍沉浊的“密窟”,而是吉祥止止的“虚室”,故这种境界由是诗
6、呈现出来,其风格必定是平淡简远的,这是中国诗歌的最高风格,而这种风格不能从审美趣味中“求”得,只能从人格修养中“修”来,这是中国诗学的实践性的究竟了义。关键词:实践境界诗言志平淡简远..一、从西方一个古老的论争说起美国文艺理论家马克·爱德蒙森认为,在西方艺术批评史上一直有一个古老的论争——文学(在本文中,暂定“文学”与“艺术”为同义词)与哲学的对抗,并且,他在梳理这一对抗史时发现,其对抗的最终结果是“哲学对艺术权利的剥夺”。(1)在爱氏看来,哲学对艺术权利的剥夺是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荷马上帝般的地位挑战开始的,他们认为,诗人只是模仿的模仿,不可
7、能拥有真知识,因此,“诗人必然说谎,因为他生活在幻觉中,与现实隔了三层”。(2)不仅如此,诗歌还诉诸狂热的激情而扰乱公民的心灵平衡,但激情是永远应该受到控制的。“所以,我们要拒绝他(诗人)进入一个政治修明的国家里来,因为他培育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戏剧诗人在个体的灵魂中种下恶因:他逢迎人心的无理性的部分,它是不能判别的,它以为同一事物时而大,时而小”。(3)就这样,爱氏认为,自柏拉图以后,“有效的文学批评都试图捍卫诗歌,以抵挡柏拉图这番暴雨般的凌辱。”(4)第一个出来辩护的便是亚里士多德。亚氏在《诗学》中虽然同意柏氏的诗歌具有刺激
8、狂热情感的观点,但他不同意乃师的艺术只能给我们提供模仿的模仿观点。亚氏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