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08246
大小:3.12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12
《线秘密——彩陶纹样上线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线的秘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单纯。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其纹饰主要有:①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采,变化多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②几何纹,多以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而来,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半坡类型彩陶彩陶人面魚紋缽這件彩
2、陶藝品是半坡類型彩陶的代表作,器盆寛沿面上飾有黑彩與紋飾,盆中繪有黑彩的人面紋和魚紋,對稱排列。人面紋眼、鼻、嘴皆備,頭上有三角形飾物,耳旁有小魚,構成形態奇特的人魚合體,表現了豐富的想像力。這種人魚結合的手法所表現出的特殊圖案,充滿神秘色彩,似乎與巫術有關,推測可能是與祭祀有關的圖騰符號。彩陶鱼纹盆以黑彩在器表腹部繪出三尾側面單體魚,構成連續帶狀圖案裝飾。魚圖案表現的特徴是烱烱有神的圓目、張口露齒,加上伸展的魚鰭,生動而有活力。魚紋是半坡類型陶器重要的紋飾母題,有單體、複體,具象寫實、抽象簡
3、化等多種型態,表現手法相當豐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另外,在彩陶钵口沿的黑色宽带纹上,饰有各种符号,可能代表着各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特定的记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葫芦形人面纹彩陶瓶(陕西临潼出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其分布区域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另外还出现了瓮、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形体多呈倒三角形,给人以挺秀、饱满、轻盈而又稳定的感觉。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3900年前后。其纹饰有:①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
4、状纹;②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③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④几何纹,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的带状花纹。葉狀及花瓣植物紋是廟底溝彩陶藝術的重要母題。花瓣的表現,可分為靜態的花紋及動態旋花紋兩種。此彩陶盆以葉狀花瓣組合核心圓點而構成單位元素,以連續手法環繞器腹。可以注意到,單位花紋的基本花瓣都與周邊另外單位花紋的花瓣分享,形成錯落有致的空間安排,匠心獨具。彩陶花瓣紋盆旋花紋罐器形的表現,以向外卷曲的口沿以及向兩側突出的器腹為設計重點。以黑彩繪出弧形鈎葉並結合散佈的圓點,構成
5、連續紋飾。鈎葉圓點紋是廟底溝彩陶藝術的重要母題,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型態,常作旋轉的動態美感呈現,所以又稱為旋花紋。半山類型葫蘆形網紋彩陶壺半山類型早期的彩陶器型以壺為多,主要用於盛水。半山類型早期彩陶壺的頸部較直長,腹部最寬處在上部,以上下腹轉折明顯為特點。束腰葫蘆形網紋是此類型早期彩陶的主要紋樣,用緃列圖案帶的格式飾於器腹。在葫蘆形網紋中鑲紅線紋的黑色大鋸齒帶紋,也是半山類型早期常見的彩陶紋飾。石疊斜格子交雙耳壺葫蘆形網紋高低耳罐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
6、夏、四川等省区。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其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其纹饰有:①人物纹,如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绘有15人分3组手拉手跳舞的形象(见彩图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出土);②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见彩图螺旋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甘肃永靖出土)。彩陶旋紋瓶橙紅陶,黑色彩紋。口唇繪一圈斜三角紋。以腹部兩面的中心大圓與腹部兩側的小圓為
7、旋心,形成渾然一體而動感很強的旋紋。旋紋是馬家窯彩陶的主要紋樣之一,並且運用了點(圓)定位的方法,將定位點相連成旋紋結構線,並依此延展出複雜多變的旋式圖案。彩陶波浪紋豆橙紅陶。馬家窯類型的圈足彩陶豆,是受長江流域古文化影響而發展起來的彩陶新器形。花紋以濃重的黑彩繪成,豆盤內飾四方連續旋紋,像激浪不住地循環翻捲,呈有強烈的動感。豆盤外飾連續波狀紋。豆盤內外花紋都以弧線構成,相互呼應,十分和諧。水浪紋是馬家窯彩陶的主要紋飾之一與水流有關的寫實馬家窯紋飾則是蛙紋水波纹彩陶盆旋涡纹尖底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