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

ID:20264200

大小:15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1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_第1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_第2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_第3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_第4页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系列2)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含解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题文】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5、词义强化或弱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

2、特别重视。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 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二、古今异义词的分类1.词义扩大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例如:(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用

3、于泛指的通名了。(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古代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2.词义缩小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古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13今义:专指河北省、河南省。(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古义:愚拙、凡庸;真情、挚意。今义: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3)①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

4、序》)古义:①购买;②悬赏今义:购买。(4)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古义:原泛指一切金属。今义:现专指黄金。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古义: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今义: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2)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而献身。4.感情色彩变化这是指褒贬义的变化。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古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

5、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今义:“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贬义词。5.词义强化或弱化即词所表示意思的程度等加强或减弱了。例:13“恨”,古义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义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深;今义表示的程度则更弱化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今义表示埋怨、责备。【学以致用】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最接近的是() A.

6、今齐地方千里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答案:D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养生丧死无憾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答案:A4.加点词的意义古今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C.弃甲曳兵而

7、走D.蟹六跪而二螯答案:B13二、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乌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

8、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