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40081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浅探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效率是检验“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有效率才会使课堂教学有意义、有质量。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依赖于教师、学生、教学手段和教具等多方面资源,而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学资源有机配合,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其积极性与热情,从而获取新知。随着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变更,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给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未能深入领会、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教学实践中偏
2、离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指向,致使课堂教学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一、片面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忽视文本的真正价值取向。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形象和情感,把握文章内涵的多义性、模糊性,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曲解了“多元解读”和“个性化阅读”的真正意涵,不顾文本自身的价值,听任学生天马行空的发表意见,无限制的理解文本。初中生有丰
3、富的想象力,对于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但他们却不能对自己的思考做正确的评价,如有学生读了朱自清《背影》后,认为父亲爬月台过铁道买橘子违反了交通规则;学习《斑羚飞度》时,有学生认为该文的宗旨意在指明人类不应该伤害动物。这些看似“创新”的思维,其实是忽略了文本的整体意义、深层意义和应有的“真”。二、教学目标单一或不明确。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领略精妙的祖国语言,获取求知和审美的愉悦,并进而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要求教师的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但在教
4、学实际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既未考虑自己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目标设计或单一或“丰富”而无序。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基本的知识点,满足于让学生理解和读通该篇文章即可,殊不知选入课本的“典范”之文,作者的创作思路、写作技巧和语词的运用都是培养写作教学很好的参考。也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学习规律和知识传播规律,课堂教学安排毫无秩序,天马行空,学生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三、注重“形”而忽视质。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是初中语文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它可促使学生
5、深入思考,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两种方式的条件性,以至于有些问题要独立思考,而且还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这就不能采取讨论;有些问题讨论出了轨,以至背道而驰;有些问题超过了中学生的认知范围,结果导致问题不了了之;有些问题的质量不高,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其课堂教学也就毫无效率而言。那么,如何切实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的策略:一、有效利用教材。用好教材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前提。用好教材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师要认真研读、感
6、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人文思想。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其次要把教材用实、用好、用活。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用活,则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7、。当然,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来审视教材,不是无视教材而纵横无度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二、用问题激活课堂。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又是激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要常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情境,使提问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导火线”。适度的课堂提问是增强教学效果所必需的重要因素。若想使课堂提问取得理想
8、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要选好问题的角度和梯度,使学生答得出、答得好,在不断地教学互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教师应该找寻最佳的问题角度,使问题的提出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减少理解的障碍。问题的梯度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应做到先易后难,由简而繁,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教师要在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通过一系列涉及课文核心的问题,不断地解构课文,从而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层层深入理解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