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87981
大小:60.6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略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略谈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教师们也一直在寻求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为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关键词:作文;初中语文教学;读写关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78-01从平时的教学调查中老师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作文,文言文,鲁迅的文章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什么学生们那么怕写作文呢?通过对学生的作文分析不难发现,原因无非两个:一是
2、找不到写的,即无物可谈;二是不知道如何写,即无从谈起。当你了解到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这一难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怎么办呢?一位作家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阅读得法,对中心的表迗和技法的训练方面帮助非常大。所以,将阅读教学与作文作教学巧妙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意义就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以写作来检测阅读的效果,让学生在”阅读”中”写作”,在”写作”中”顿悟”。1.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学生写作的第一难题是无物可写。那么,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我们都知道,知识的来源有两个
3、途径一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找不到写的很正常。因此,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阅读积累就非常重要。积累多了,自然就有写的了。1.在阅读中学会写什么有了可写的东西,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写什么。也就是选择什么素材进入作文。老师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写作有一个共同的毛病,没有真情实感,假大空,没有生活味。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活即语文”,文学来源于生活,作文也应该如此。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是多彩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同时学生也接触了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广阔和丰富也显露了出来,值得我们写
4、的有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如在教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分析父亲为我买橘子一段后就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发生的类似的事并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有了生活的参照,以后在写有关亲人的文章是就可以拿来用了。又如周树人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写的只是回忆儿时的经历,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见生活的气息。杨绛的《老王》也不过是自己与一个普通人力车夫分交往而已。这些名篇都是来源于作者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让学生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这样,教学也就有了生活的气
5、息,学生也就明白了生活与语文的关系,学生就会逐步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作文是就会模仿名家,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挖掘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1.在阅读中学会怎么写有写的了,选好了要进入作文的材料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怎么写最大的问题是结构的设计。平时习作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拿到作文题后没经过深入的思考就动笔写作。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写离题了,或者材料的顺序不对,于是要么划掉重来,要么改得面目全非。其实,只要学生动笔前思考一下就可以解决的。此时必须告诉学生,在写作之前一定要列提纲或者打腹稿
6、。这一过程要解决,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安排材料的顺序、详略如何处理、怎么过渡等问题。这就像炒菜一样,要突出的是什么一定要想好,当食材准备好了之后,操作步骤是什么很重要。而这些,最好的莫过于课堂上学习的那些名篇。例如《藤野先生》一课,通过记叙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怀念之情。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主要写了”添改讲议”、”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几件事,这些事都来源于师生的交往,可信而真实。这些事使得文章的中心得到了很
7、好的体现。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生活呢?通过分析,我们会明白,为了更好地表迗中心。因为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在仙台,我离开东京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这些是次要的,但它是一棵树的枝叶,它也是树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如《背影》,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子的深情,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疼爱。文章写了父亲的四次背影。其中详细写了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这一个片段让人读了好像心上被刺了一下,有着深深的痛和感动。它让我们明白,深深的爱就在那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这个背影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除此
8、之外,文中还写了回家奔丧、在南京游逛等内容,但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所以都进行了略写。1.在阅读中学会细节描写现在的学生作文很多没有真情实感,没有有生活气息,没有用心写作,一句话就是”假大空”。有些文章辞藻华丽、结构严格按三分法布局,开头要么名人名言,要么经典古诗文,要么题记,到了文中则排比句、比喻句层出不穷,但表达的思想却是零。这样的写作刚开始时有一定的冲击力,很多老师和学生都非常认可,把之当做法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