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微探究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微探究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

ID:20047286

大小:5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初中数学教学微探究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微探究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微探究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微探究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微探究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微探宄任务及其设计策略分析摘要:初中数学是初级阶段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对于促进血红色呢个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严格的探究学习方式具有复杂和费时的缺点,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很少使用。我们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微探究"任务,有效改善了传统探究方式的缺点,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探究能力的价值。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微探宄任务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08-01由于严格探究学习方式的复杂和费时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有价值的部分设计为"微探究"

2、任务。"微探宄"应该具有探宄空间广、参与范围广和探究性强等优点。为了实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的高效性,要求教师在将教学转变为"微探究"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本文就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分析。1.寻找规律性策略在"微探宄n教学中的运用初中数学的知识一般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是一些公式和概念。一般的数学公式我们都可以根据一定的方法思考总结出来,应该避免机械性地对公式和法规进行记忆。此时,如果将规则的前因后果和公式的推算方式列入一个"微探究"任务中,使得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总结规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

3、"这一课程时,如果给出内角和的方式是很简单的,学生也可以记住,但是它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一般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通过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方式,先以正方形为例,引导学生引入一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得出内角和为2X1800,在运用同样的方法对5边形、6边形等得出其内角和分别为3X1800,4X1800最后得出结论n边形的内角和为(n-2)X1800。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牢牢地记住公式,还可以培养学生一般化和特殊化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利用特殊化的思维此略,由少到多努力尝试,再归纳总结用特殊来归纳一般性。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新的

4、知识。这种"微探宄"方式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1.类比性策略在"微探宄11教学中的运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模式。对于要学习的不同知识,一般可以利用相同的思维模式,这不仅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提升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而类比是属于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运用合理推断去探索结论的一个重要有限的策略和方法。比如,在对"扇形面积公式"一课,主要内容是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首先让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对10、600、1800、3600等特殊的圆心角对应扇形的面积进行计算,推导出一般角n0所对应的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

5、而这种归纳扇形面积的方法耗时特别多,虽然也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却没有挖掘出扇形面积公式的本质属性。在进行"微探宄任务"时,首先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圆周长C=2弧长公式1=2nnr/360,让学生留心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弧长与圆心角度数和半径大小有关,再次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扇形面积与半径大小和圆心角的度数有关。根据圆面积S=n「2,学生很容易可以猜想出扇形面积公式S=nn「2/360。最后,教师通过讲解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利用这种方式,学生通过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类比猜想,最后是有力的验证其正确性。这样一个类比性的方法可以减少很多时间,又可以

6、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1.实践性策略在"微探宄"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师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实践方式不但摆脱了传统学习的枯燥性,使学习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去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思维模式的层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三角形的边、角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三角形分类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等。对于这些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对照图形对学生做出介绍,学生通过听讲和议论都可以做出很好地理解。但是在讲到关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