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32664
大小:28.89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29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 篇一:“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教与考”学习心得体会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教与考”学习心得体会----如何理性处理考试招生制度与高中教学的关系 从三月二十四日到四月二十四日的这段学习时间中,我学习了很多东西。以下是我对《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教与考》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常我们习惯于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看作课程与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似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希望建立与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完全相适应的考试招生制度,于是,从人才选拔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从学校教育管理到整个社会舆论环境引导的每一个步骤
2、等,都希望通过考试并与招生录取挂钩来规范与引导。其实,考试招生制度难以承载这么多的使命和期望,我们应理性认识与科学处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与高中教学的关系。 1.明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与高中教学相关的举措 在本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与高中教学最为密切的改革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1)改进中考招生方式 本次改革的重点是改变仅以中考成绩作为招生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招生录取的方式。总的改革思路是两考合一、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这必将对整个初高中学校的课程实施和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 (2)完
3、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本次改革强调考试科目的全覆盖和考试组织实施的权威性。考试成绩作为毕业、升学依据:学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且成绩合格,才能毕业;参加高校招生录取时,根据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特长,选择三科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招生“硬挂钩”,同时赋予学生选择性考试的权利,给学生考试时间、考试科目的选择权,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更会对整个高中教学生态带来重大影响。 (3)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本次改革要求各校注重对学生突出表现的写实记录和相关事实材料的收集,严格公示、审核、签字等环节,为每一个学生规
4、范地建立综合素质档案,确保程序的公平公正和内容的真实可信。高中应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要开展参考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进行招生录取的先行试验。这项改革旨在促使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的转变,是破除唯分数论的关键性措施。 (4)统一高考考试内容 组织统一高考时,要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科知识的联系和融合;选取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的素材,联系实际问题创设新情境,加大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语文、数学命题不分文理,外
5、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在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的情况下,统一高考将注重依据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建构新的考查知识体系和能力目标。 (5)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在这次改革中,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特别是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逐步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学生的特长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完善和规范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探索以面试考核为主,充分使用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估结果,形成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不拘一格选英才。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推进
6、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录取机制改革比考试改革更重要,它对教育质量观、评价观的引导更为直接与显著,与考生、家长的利益更为相关。 2.客观理性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本身的效用和价值 我们应认识到,考试的有效性、制度的约束力、选才的公正性等不是绝对的,其效用不能被无限制地放大。 (1)考试永远无法完全有效地反映出人的全部素质 我们要科学理解考试的有效性。人的素质结构和水平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科研工作者至今还很难找到十分完善的测评方法。譬如作为素质重要内容的智力究竟是什么,也许永远都是个“彼岸性”的问题。人的素质
7、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等,也都很难通过一两次纸笔测验就能准确把握。任何考试,不管组织得多么严密,与所要考查的核心素养都会有距离,更不足以反映出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面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放弃对素质测评科学性的追求。 (2)制度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发挥基本规范作用 我们要理性认识制度的约束力。制度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如何?没有明了、简单、确定的答案。制度再多、再细,也无法涵盖现实中千变万化的情况。不同的人对制度有不同的理解与执行,而不是像机器那样机械执行。考什么自然应该教什么。但学校和老师怎么教,是考试规定不了
8、的。很可能不是考试招生政策研制者所设想的常态的教、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而是不断增加课时,占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者平时不认真(因为所学科目太多,也无法科科认真),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