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1093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关于对高职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关于对高职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思考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 人文性 论文摘要:文章作者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以一位专职教师的视角,就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结合教学经验进一步探讨了应对方法和措施。 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高职院校,凭借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长期以来实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往往倾向于以单纯的“职业能力”来定位学生的价值,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终极目标发生了偏离和错位。针对这一现象,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应在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或者普及通识教育,并提出了种种可行性方案,其中之一便是加强人文学科及课程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大学人文氛围。作为有着一定学科背景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其人文性尤其明显。所谓人文性,主要指引导学生把作品当作文化的载体及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在春风化雨似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力和对美的感知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陶冶其情操,从而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在当下大的时代环境中,作为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惑与挑战。 首先,学科魅力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日益枯萎和暗淡,课程的吸引力也在悄悄地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其间曾有过类似于“显学”的辉煌,但时至今日,昔日风光已消失殆尽。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文学在当下功利化的环境中不断“边缘化”和“世俗化”,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一落千丈。建国后的文学因与社会政治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命运曾一度大起大落。与政治的关系刚刚冷却下来,却又遭遇更为强劲的经济大潮的冲击,文学再一次难以自持,在金钱化、欲望化的书写中,沦入万劫不复的堕落的深谷,读者也由寄予厚望变为弃之而去。文学面临的生存困境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和课程建设蒙上了阴影。另一方面,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相比,其学科内涵与学养积累本来就有着先天的不足,在这一大背景的衬托下,更显捉襟见肘。 其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化、技术化,使课时一减再减,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2001年10月以来,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指导方针。基于这一方针,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向实践倾斜,对一些理论性强、与就业直接关系不大的课程逐步削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时量几乎减少了一半。不论如何评价这一变化,都必须承认并正视这一事实。 再次,学生人文素质差,心态浮躁,缺乏学习的热情和耐力。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水平方面并无明显差距,只是人文素质和知识面处于劣势。此外,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的学生虽然视野较开阔,接受知识能力较强,但往往急功近利,坐不得冷板凳。对于教师布置的课下阅读作业,也大多虚与委蛇,敷衍搪塞,不愿意认真地去完成。或者迫于就业压力,忙于考这个“本”那个“证”,精力分散,上课自然就不可能专心致志了。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笔者从一个专业教师的视角,就如何突出该课程教学的人文性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措施。 首先,应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利用环境的熏陶。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文化背景,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一个理想和目标,通过构建一种能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科学与民主、充满理性和自由之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浸润其中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的自然生成,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作为专业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一定要先讲明该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错误观点的消极影响。通过张扬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学教育。重建对文学的信心。 其次,针对高职院校课时少、重实践的课程设置特点,改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根据以上情况,我对课程内容作了如下调整:在不多的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基本文学常识、文学现象的讲解,将作品的阅读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为了保证任务的落实而不是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一定要记读书笔记,并作为一项考查内容记入成绩。当涉及作品时,注意结合学生的阅读印象和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布置作业时,采取“少而精”的原则,既让水平一般的学生不感到无从下手,又要让好学生觉得有发挥才能的余地。这样,在对作业进行考评时,才能凸显档次,体现公正原则。 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会牵涉到对教材的选择或重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些覆盖面广、趣味性强、理论深度适中的教材。有条件的院校也可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在博参深思的前提下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 有了合适的教学内容,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依然很重要,但主要由教师点拨,要求学生在课后的阅读中去体验、去感悟作品,并写下心得和体会,既注重审美鉴赏力的提高,又强调写作方面的训练。可谓一箭双雕。同时,还加入了专题报告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作为补充。所谓专题报告式,是由教师指定作品,让学生阅读,根据笔记选定一名学生做专题报告,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教师最后分析总结;讨论式教学则由教师集中选出几个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记录下讨论结果,中间教师可适当加以引导,最后再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并加以总结。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和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并强化了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迅速掌握学习要点,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可以通过建立影视资料库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观摩经典作品,感受名作的艺术魅力,体会创作的奥秘。 再次,依托校园文化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这方面,我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学活动,如创办文学刊物、组织诗朗诵、排演剧目,等等。以我院创办的校内文学刊物《新苑》为例,从征集稿件、评审到输入、排版、印刷,每个步骤的每个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所帮助,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观察思维与辨析能力、编辑水平、电脑操作水平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团体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教师通过亲身示范、点评作品等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他们逐步树立写作信心,为今后成功地选择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