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04463
大小:10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9
《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科进展与动态,掌握有关的高新技术
2、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辅助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主要研究真实感图形学及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分析、理解、检索,模式识别、视频信息处理/检测/检索、多能量光谱图像、多元图像融合、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等。2.多媒体技术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音频/视频处理、音视频压缩、非线性编辑、多媒体智能检索、多媒体融合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3.空间信息技术主要研
3、究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与空间信息集成技术,以及GIS、RS和GPS等的集成应用与空间信息网络服务、位置服务等技术。4.物联网应用主要研究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智能物流、商品流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技术。6.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软件开发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时空过程模拟和可视化技术等,6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可视化技术等。7.海量
4、空间数据管理技术主要研究分布式海量空间数据高效管理、空间数据动态更新技术和应用方法等。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科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五、学位论文1
5、.论文选题:根据导师建议,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需要,研究生通过独立查阅文献、探索性实验和实际调研,选出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论文选题需经导师或指导小组审核同意。2.开题报告:通过论文开题报告,确定论文题目。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少于3名(包括导师)。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3.论文撰写:选题确认后,研究生按照基本可行的研究方案和计划开展论文实验工作。论文研究与写作工作在第一年课程学习完成后1至2年内完成。答辩前一个月应将印好的论文及
6、评阅书送交2名具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审(其中校外专家至少1名),书面评阅意见必须全为“合格”或以上,方可进入答辩环节。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鼓励导师资助学生参加在国内举办的学术会议,有条件的导师资助学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7、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6六、其他必修环节1.实践环节:原则上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锻炼、教学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参加
8、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七、培养方式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生进校1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制订出合理的个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