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14346
大小:37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2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广西大学哲学系袁经文大慧宗杲(1089—1163年),是两宋之际临济宗杨岐派的大宗师。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宗杲四十八岁时,应右丞相张浚之邀,住持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径山能仁寺。自此,诸方参学云集,禅宗宗风由此播扬大江南北,座下僧俗常达数千人。世称宗杲为“径山宗杲”,宋孝宗赐号“大慧禅师”,卒谥“普觉禅师”。宗杲大师,在禅宗史上,别开生面,拔萃奇特;其宗风不拘一格,既出手迅捷,果断刚猛,又慧眼独具,仁柔齐哺;既随心杀活,又应时待机,自在任运。他对法义禅理的把握
2、,异常细腻精湛。由他开创的禅风,具有鲜明的逻辑主线,普利学人依此实修实证。宗杲不愧为擅辟先河、开创宗风的一员虎将和大宗匠。《大慧书》全称《大慧普觉禅师书》,共6卷,收录宗杲大师与2名僧人和40名士大夫(上至丞相,下至知县,其中一名为丞相的母亲)的往来书信共62封,全文10多万字,是研究大慧宗杲“话头禅”的重要文献。《大慧书》收于《大正藏》第47卷,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共30卷)的第25卷至第30卷。现依据吕有祥、吴隆升校注的《大慧书》杨曾文黄夏年主编《中国禅宗典籍丛刊》,吕有祥吴隆升校注《大慧书》,中州古籍出版社,
3、2008年版。(下称“吕本”)为研究版本。该版本以《中华大藏经》所收影印明“永乐北藏本”为底本,以《大正藏》、《卍正藏经》为对校本,以日本学者荒木见悟校注的《禅的语录·大慧书》为参校本。见上引书“前言”。此版本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为目前所见《大慧书》的最好版本。本文的研究分析,以该版本为基础,对其校勘成果予以采纳;但为方便读者查找,凡引用的《大慧书》原文,均标明在《大正藏》中的相应出处,若与“吕本”校注有出入者,在引文中加括号标明。现选择《大慧书》作为研究“话头禅”的主要线索,是基于此中多有大慧宗杲思深肺
4、腑之语,且是与诸类朋辈弟子交心,其“备众生机,随机摄化”《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九,《大正藏》第47卷,第937页中。的禅风,得以一一透显。由此更见宗杲禅法脉络和诸等内在机要。《大慧书》由于纯系书信函件,此中背景往来、前奏后话等信息多有隐匿;又,《大慧书》涉及的义理、禅法极为精当深邃。由此种种,导致全文读来多显迷离扑朔,犹如幻龙见首藏尾,致使其繁富义深的内在理路,不易省察。本文拟对此中诸多关要点,作出系统胪列,逐一发要钩沉,拟将大慧宗杲“话头禅”研究推进到一个新境域。一、正法眼藏以世俗目光掂量,
5、极易对禅宗产生以下疑问:禅宗文献或道场,多不见有佛法文义的诠显,在在处处,林林总总,尽是作哑谜、卖关节,手舞足蹈……,不着边际,究竟有何用途?大慧宗杲就遇到这种不明禅意的人发出的慨叹:“今时学道之士,只求速效,不知错了也。却谓:‘无事省缘、静坐体究为空过时光,不如看几卷经、念几声佛、佛前多礼几拜、忏悔平生所作底罪过……’”《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六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47卷,第919页中。宗杲指出:“此是愚人所为”。《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六书,《大慧普觉
6、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47卷,第919页中。他援引祖师教示:“不见黄檗和尚云:‘我此禅宗,从上相承以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如果不求知解,何以学禅?他指出,那些“只以聪明意识计较思量,向外驰求”者的悲哀和根本错处在于,“示以本分草料,多是当面蹉过蹉过:指错失、错过。,将谓从上古德,有实法与人。”《答曾侍郎(天游)(问书附)》第二书,《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五,《大正藏》第47卷,第917页中。这里的“本分草料”是指禅宗的机锋警语,施以“本分草料”的目的,便是
7、要涤除有为法相。他总结道,“无一法可以传授”与人的义理依据在于,“诸佛出世,祖师西来,亦无一法可以传授。何以故?有传有授,是无明法,是有为法,非智慧法,非无为法。”《示太虚居士(邓直殿伯寿)》,《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三,《大正藏》第47卷,第909页下。又说:“诸佛诸祖,并无一法与人,只要当人自信自肯、自见自悟耳。若只取他人口头说底,恐误人。”《答吕舍人(居仁)》,《大慧普觉禅师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八,《大正藏》第47卷,第931页下。宗杲曾将当时丛林的弊病概括为,“于今诸方,多是曲指人心,说性成佛
8、”《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正藏》第47卷,第956页下。;认为此与“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大正藏》第47卷,第956页下。,形成鲜明对反。他在住持临安(今浙江杭州)径山能仁禅院时,曾说禅宗起自“拈花微笑”而发出慨叹:“自是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天下老和尚,各各以心传心,相续不断。若不识其要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