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ID:17319334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30

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_第1页
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_第2页
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_第3页
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尿毒症瘙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梅长林胡小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早期研究报告尿毒症瘙痒症发生率为22%-86%,儿童尿毒症瘙痒症发生率约9.1%[1]。DOPPSI和DOPPSII研究分别报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症发生率高达45%和42%。尿毒症瘙痒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研究还显示尿毒症瘙痒症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相关因素[2]。瘙痒虽然不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直接因素,但它作为一个相关因素已经普遍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尿毒

2、症瘙痒症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以及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1尿毒症瘙痒症的临床表现尿毒症皮肤瘙痒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的瘙痒,发生部位以背部、四肢、胸部和头部为常见。尿毒症瘙痒症轻重不一,症状较轻者可间歇发作,每次持续若干分钟,而症状较重者发作可持续较长时间,夜间往往是症状最重的时候。许多因素(如高温、出汗和情绪激动等)可加重瘙痒,寒冷、热水冲淋可减轻症状。瘙痒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所患肾脏病类型无明显相关[3]。由于瘙痒是患者的主观感觉,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目前最常使用的瘙痒程度评价方法是可视模拟评分

3、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即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段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痒,“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瘙痒,测评时将有刻度的一侧背向患者,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0~10分之间标出自己的瘙痒程度。VAS<4.0为轻度瘙痒症,4.0~6.9为中度瘙痒症,VAS>7.0则为重度瘙痒症。研究显示,中重度尿毒症瘙痒症分别占瘙痒症患者28.0%和25.7%[4]。尿毒症患者皮肤经搔抓后可出现继发性损害,如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和

4、皮肤肥厚,也可产生表皮脱落、反复感染、结节痒疹和皮肤苔藓样变等皮肤损伤。尿毒症瘙痒还可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形成慢性疲劳,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重度瘙痒症(VAS>7.0)患者中,30.48%受到持续不断地瘙痒影响,15.67%夜间无法入眠;中度瘙痒症(VAS4.0~6.9)则分别为10.42%和2.08%[4]。中重度瘙痒症与抑郁症状发生的风险系数(adjustedodds,AOR)分别为1.51和1.73[2]。DOPPS研究认为,瘙痒虽然不是导致CKD患者死亡的直接因素,但

5、睡眠质量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2]。Narita等则认为,重度尿毒症瘙痒症与死亡相关,HR为1.595[4]。2瘙痒发生的神经生理研究发现,皮肤感受瘙痒同样需外周感受器、传人通路和中枢感觉器官共同完成。瘙痒的外周感受器为无髓鞘的C型纤维末梢,虽然这些瘙痒相关的C纤维在解剖学上与痛觉的传人纤维相同,但功能不同,这种在传入神经纤维中发现的慢传导的C纤维被认为是传导瘙痒信号的特殊途径。冲动由无髓鞘的C型纤维经脊髓的背侧传至脊髓后角细胞,通过对侧的脊髓丘脑束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并在丘脑与下丘脑之

6、间形成网状传递系统,直达躯体感觉皮层,继而引起强烈的搔抓欲。外周和中枢形成特殊的反应模式和投射是瘙痒形成的神经通路基础[5]。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在瘙痒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病理条件下,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胺类、神经肽、神经生长因子、类罂粟碱和类花生酸等多种内源性致痒物质,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或直接刺激皮肤C神经纤维感受器诱发皮肤瘙痒。角质形成细胞可以表达多种与瘙痒密切相关的选择性受体,如组胺受体、神经肽受体、神经因子受体、大麻素受体、蛋白酶活化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r

7、eceptor-2,PAR-2)和瞬时感受器电位受体亚型-1(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vanilloid-1,TRPV-1)等[5]。组胺是最早发现的瘙痒介质之一,其他介质还包括蛋白酶、5-羟色胺、白介素-2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

8、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白介素-31、白三烯B4、乙酰胆碱、阿片样肽等。外周化学介质能引起实验性瘙痒,这些介质可能通过直接激活外周感觉神经元细胞或与游离神经末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者间接激活次级细胞(如肥大细胞)等产生痒感。不同的瘙痒介质,其致痒机制亦不尽相同。由机械不敏感C纤维mechano-in-sensitiveC-fiber,CMi)对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