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794398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4
《关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探讨安阳实验中学徐小静【摘要】本文对初中英语课堂讨论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接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小组讨论。【关键词】小组讨论有效参与优化策略课堂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广与实施,课堂小组讨论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理论上缺少认识,在实践中操作不当,难以引发学生对小组讨论的浓厚兴趣,导致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呢?本文愿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的兴趣
2、,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一、“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么几种情况:1.“冷场”的尴尬局面。小组讨论开始后,小组成员面对讨论题目,既不知说什么,也不知如何说,结果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局面冷淡,师生尴尬。2.“虚热”的混乱局面。小组讨论一开始,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听,其实大都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各自为政”。3.“独白”的演说局面。教师宣布讨论后,只有少数思维较活跃的学生在夸夸其谈,自圆其说,其余的学生故作沉默,一言不发,坐看热闹,甚至走神。这种的课堂讨论,学
3、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因此,当教师宣布停止讨论,进行全班交流时,主动要求发言的小组不多,即使发言,也往往非常浅层次,表面化。上述现象说明学生并没有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二、“小组讨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不准确:1.在理论认识上缺乏正确性。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努力改变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但许多教师往往把小组讨论作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用为forthequalityofreviewsandreview.Artic
4、le26threview(a)theCCRAcompliance,whethercopiesofchecks;(B)whetherdoubleinvestigation;(C)submissionofprogramcompliance,investigationorexaminationofwhetherviewsareclear;(D)theborrower,guarantorloans7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从而在小组讨论的总体设计上没有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没有真正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交往空间和表现机会。2.在讨论内容上缺乏趣味性。外
5、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教师必须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了解学生,所制定的活动目标、内容及其形式等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水平,还要承认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但一些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安排讨论的题目和内容上大都照章办事,搞点形式,做点样子,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甚至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就在所难免了。3.在讨论形式上缺乏多样性。一个好的讨论内容还需要有好的讨论形式,多种多样的讨论形式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习惯于让学生按“就近原则”围
6、成一圈,进行讨论。众所周知,如果长期采用单一的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大大削减了参与的热情。4.在引导调控上缺乏主动性。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的主动正确引导关系极大。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有的教师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小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小组讨论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容易导致形成“虚热”或者“独白”局面。三、小组讨论活动的优化对策著名教育专家Carrol指出:外语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可以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
7、两类。有效参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通过一定的思维和互动到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均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无效参与恰恰相反,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参与方式机械被动,或有明显的表演色彩。多年来,教育学专家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的理论研究并指出“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按上述理论分析,小组讨论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在小组讨论中,如何促进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和求知的愿望,学生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最大可能的调动和发挥学生思维积极性,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是问题的
8、关键所在。下面笔者接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小组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