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

ID:16577562

大小:38.1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22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_第1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_第2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_第3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_第4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

2、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学术

3、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4、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使某些领域14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

5、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摘编自《学理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虽然各家说法不同,但其实质相同。B.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从而使得国学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更新。D.我们对待传统

6、文化,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它落后于时代,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剔除糟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正确理解“求是”能够更好地理解“致用”。B.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国学研究前沿性的成果,对推进国学自身的完善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国学的普及。C.不能用实用主义来对待国学。不少人认为研究国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实利,这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初衷,是对“致用”意义的一种错误理解。D.国人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就能够通过熏陶,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与精神取向追求,普

7、及并传播中国文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的固有缺点是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14B.国学虽博大精深,但并非完全适用于当代,我们弘扬复兴国学不仅要着眼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C.国学的使命在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D.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倡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Ⅱ)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

2、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学术

3、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4、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国学的使命是什么?这牵涉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国学研究使某些领域14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对国学自身的推进和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国学普及则是学者通过通俗化的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内的国学基础知识,让他们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国学研究是国学普及的前提与基础,国学普及是国学研究的延伸与补充。我们倡导具有包容、和谐、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借助国学研究与普及创造出与我们当前国家形势相适应的,能满足

5、广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不仅要提倡正确的价值观,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摘编自《学理论》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虽然各家说法不同,但其实质相同。B.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C.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表现出独特的胸襟与气质,但存在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从而使得国学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更新。D.我们对待传统

6、文化,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也不应该全盘否定,认为它落后于时代,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剔除糟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的问题并不矛盾,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正确理解“求是”能够更好地理解“致用”。B.某些领域的相关人士通过努力获得国学研究前沿性的成果,对推进国学自身的完善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国学的普及。C.不能用实用主义来对待国学。不少人认为研究国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实利,这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初衷,是对“致用”意义的一种错误理解。D.国人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亲近经典,就能够通过熏陶,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与精神取向追求,普

7、及并传播中国文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的固有缺点是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14B.国学虽博大精深,但并非完全适用于当代,我们弘扬复兴国学不仅要着眼优秀文化,也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并加以融合。C.国学的使命在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综合考虑国学研究与国学普及两方面意义而得出的判断。D.国学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倡导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