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24191
大小:409.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8-14
《加强中小学生仁爱教育的必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生仁爱品质现状及对策研究1加强中小学生仁爱教育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头,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小学生的仁爱品质及其培育对策,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1.1仁爱是个人成长的共同基点“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7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是一种群体存在,单个人不能脱离群体而存在,而且把人本质的实现,即各种社会关系实现看作是人不断
2、塑造的过程。所以,生活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的人,都要面对、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血缘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都是人所面对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又是社会关系的基础。这些关系的处理都必须依赖于每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道德品质。良好道德修养、道德品质,虽然不同的社会中会有不同的阶级意志的要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就是“爱”,这点是没有时空、阶段限制的,是人类社会中永恒不变的因素。这是因为“人类在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后形成的最重要的人类悟性恐怕要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已及我,推已及人’的仁爱品质。如果缺乏这种品质,就无法具有最起码的为人之道,也无法维持最起码的人类关系
3、。”罗建文.大学德育必须贯穿“仁爱”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4(2):85.中国人自古崇尚仁爱,这种观念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被描述为具有博大仁爱胸怀的形象。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学建立起仁的伦理哲学,是专门讲述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学问,也以爱为中心观念,把仁爱作为人伦的原则和人道的基石,虽然它不免带有家族社会的强烈色彩,但“爱”作为一种普遍性原则得到社会公认。“从个人成长而言,仁爱是君子的第一品性和人生的最高境界,仁爱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也把有德之人和德性未显之人区别开来。”牟钟鉴.儒家仁学的演变与重建[J].哲学研究,1993(2):47.这
4、不仅是儒家始祖孔孟的看法,也是后来中国历代儒者的共识。朱熹、王明阳、谭嗣同、康有为、梁起超、孙中山等人,无不以“爱”为中心观念,把仁爱作为人伦的原则和人道的基石,不同的是他们对仁爱内涵与外延的充实和发展。即使是与儒家进行激烈斗争的墨家、道家、法家,在伦理问题上,“爱”还是他们共同的立场。如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只是他强调以平等的无差别的兼爱去取代区分亲疏厚薄的亲亲之爱。而影响西方近两千年思想文化的耶稣,39中小学生仁爱品质现状及对策研究对于如何做人的教导也极为明了。耶稣认为诚命中第一要紧的“……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要爱人如已。”杨适.在现代化挑战中的基督教和
5、儒家的仁爱观念:比较与回应〔EB/OL〕.http://www.tecn.cn2007-8-30新约还记载耶稣对他的门徒的临别嘱付:“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就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杨适.在现代化挑战中的基督教和儒家的仁爱观念:比较与回应〔EB/OL〕.http://www.tecn.cn2007-8-30可见,耶稣基督的思想核心是一个“爱”字,基督教的本质是“爱的宗教”。尽管基督教也强调“信”,“因信称义”被认为是基本教义,但是同“爱”相比,它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信要依据爱。普世基督教和教会的奠基人使徒保罗,
6、他的主要教导也是爱。在说到爱的意义时,他说:“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信心、盼望和爱这三样是永存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杨适.在现代化挑战中的基督教和儒家的仁爱观念:比较与回应〔EB/OL〕.http://www.tecn.cn2007-8-30在他看来,没有爱的知识、语言或真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缺少爱心的善行是无益的或算不上是真正的善。1.2仁爱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在近代,康有为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大同”理想社会图景,并把它视为
7、未来人类发展的必然。孙中山先生更是以革命先行者的胆识和气魄,勾勒出了以孔子仁爱为哲学基础,以大同为社会理想的新形象。在论民族主义时说:“民族主义的基础是以仁爱为中心的道德”,并“用固有的和平道德做基础,去感化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对和谐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完整的把握。进入新世纪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把“协调”“和谐”提到高度自觉的阶段,从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