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43099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如何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今年笔者所教的学生上课特别不喜欢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几乎一切都是按照笔者预设的思路进行,将问题提出后,更多的时间是自问自答,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回答。即使是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站起来的学生往往呈勉为其难状,语言表述支支吾吾,能够稍微流畅一些回答的,答案一般也是在课本上可以找到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呢?新课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表述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历史学科四个基本能力中有一个就是表述能力
2、,分为语言表述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如何在课堂上更多地听到学生的声音?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话,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呢?如何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关键。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极其重要的环节,提问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结合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特征设计提问,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提问的设计与提问的运用往往起关键作用。学生的回答主要根据教师的提问
3、,在课堂中怎样设问?怎样让提的问题让学生喜欢回答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心理入手,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以高中生为例,一般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多多少少学习了一些历史知识。现在电视、电脑等媒体也通过各种形式向大众进行历史教育,如央视的“百家讲坛”和各种题材的电视剧,学生从中得到不少历史知识,这些都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基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历史想象能力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想象事件的复杂性,但可以要求高中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对历史的
4、想象力也会发生作用。不是教师想到的学生就感兴趣,就能够思考,大而不当的问题肯定无效,小而容易的问题如隔靴搔痒,对学生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比如你的问题都是那种书上有现成答案的,很多学生是没有兴趣的,甚至有些学生是“不屑”回答的。这样学生既不喜欢看教材,也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历史课堂的提问从学生的兴趣层面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效果会好一些。根据信息理论的原理,一个人感兴趣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最近发生的事;二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三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四是充满悬念的事。从这些方面入手的话,学生回答
5、问题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二、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深度,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以前的历史课上,笔者经常会即兴问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这类比较低效的问题,没有什么深思的空间。刚开始大部分同学齐声回答,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泛滥化、空洞化、低效化,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没有深思学生为什么要参与,学生的参与是否有效。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缺一不可。所谓“有效”,既包括“教”的有效也包括“学”的有效,即教师通过什么手段能促
6、使学生有进步、有收获、有成效。表面上教师似乎是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探究是需要时间的。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往往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省略掉了。许多教师在出示材料后,探究一两分钟,提问一两名学生,然后迅速把答案呈现出来,接着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历史教学,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分析与探究,对于学生成长来说并无多大价值。思维的灵活性突出反映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探究,而问题的结论往往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合理的,某种角度上讲又是不合理的。历史课程的时代性表现之一是反映学科发展的趋势。历史学的发展往往
7、又在于从时代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解释历史。历史学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要求学生以一种结论代替所有的认识。三、有些提问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思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发言胆大,如果不稍加控制,就会造成对发言权的垄断。有的偏向逻辑思维,有的偏向形象思维,有的热衷于探究历史之谜。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应符合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设置些菜单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可有效地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差异
8、性上。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有的能力有限,虽然用功但成绩一般,为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需要正确处理好提问设计的“点”和“面”的关系。提问设计要注意辐射面,既要照顾成绩优秀学生又要照顾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只顾“点”不顾“面”,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顾“面”不顾“点”,又会影响尖子生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中,笔者将问题设置成三个层次,希望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