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933398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6
《“问题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题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开展“问题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探索一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政治课教学;应用; 一、实验背景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重教轻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非常普遍,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活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 二、实验目标 问题教学法旨在建立一种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提问,理论联系实际,围绕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教学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验对象 本实验研究以寿光现代中学2009级为实验年级,以一部、二部为对照级部,两部物质条件、师资水平相近。 四、实验措施 1 系统调查、深入分析。 我们对2009级
3、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想提问题的占37%(其中72.5%的学生认为提问题是老师的事,与学生的学习无关,17%的学生认为提问题是那些所谓的“优生”的事,10.5%的学生认为提问题占用较多学习时间,不如等待其他同学提问),提不出问题占17%,不敢提问题占46%(其中害怕老师、同学认为提的问题幼稚的占52%,害怕老师难以回答的占28%,害怕老师认为自己基础能力差的占20%)。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引导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
4、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2 构建“兴趣激疑——求异质疑——反馈矫正”的课堂教学模式。 兴趣激疑。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它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①2通过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积极地提出问题参与学习;②根据教学活动进展的需要,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景中,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强
5、烈的情绪,从而全面地投入学习;③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评估,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④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求异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语),大胆质疑,勤思多问,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条件。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现象)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人皆有之,当外界事物发生新异变化时,会引起好奇;当从未出现过的事物、现象、问题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会好奇地去看个究竟,弄个明白。好奇心和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好奇引起好问
6、,好奇、好问是学生的美德。在政治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教材、材料的题眼处生疑,在材料的中心思想处生疑,在内容的方法处生疑,在内容的对比处生疑,在内容的重复处生疑,在内容的突出处生疑……让学生为求心通而问,为解好奇而言,想问、敢问、多问几个“为什么”,一直到“打破沙锅问到底”。二是准备让学生诘问,从中不断地吸取知识营养,充实自己。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因此,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古今中外等教师都得懂得一点,为回答学生的提问作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教师要有不怕被难倒的平常心态,鼓励学生提问,帮助学生去求知。“问题教学法”的最
7、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因此,切实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实现“不会提问——学会提问—会提问”转变的有效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独立自学、思考、质疑,同时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圈、划、点、注、评。 反馈矫正。反馈矫正环节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以此来消灭和减少学生知识的缺陷,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以及群体互帮互补的作用,使学生自由想象和自由选择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思路,先采用同向接受,再
8、采用异向接受,最后采用扩散接受的思路和方法,在师生求异、求同、求佳的分析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引入竞争机制,谁在某方面学得快,学得好,谁就有资格当“小老师”,以此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结果 实现了教育思想的转变。通过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