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04691
大小:27.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外伤性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伤性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确诊的1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性内科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16例治愈,1例不全失语,1例肢体轻瘫,痊愈率88.9%。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由脑血管痉挛引起,属可复性的,及时正确的治疗,其预后是比较满意的。【关键词】脑外伤 脑梗死 疗效 引起脑梗死的原因较多,但脑外伤后脑梗死较少见。现就1994年~2005年我科收治的18例脑梗死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者13个月,11岁以
2、下16例,2例为成人。1.2临床表现6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者6例(昏迷时间在30min以内5例,1例昏迷达2h),余12例无意识障碍。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瘫痪17例,锥体束征阳性3例,混合性失语3例,中枢性面瘫2例,癫痫3例。1.3辅助检查全组患者均在伤后2h~7d内行CT检查及复查或行MRI检查,伤后首次CT未发现病灶,2d~3d复查CT或MRI发现梗死灶均在基底节区出现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形的低密度灶,范围1cm~3cm,无明显占位效应。2方法与结果本组病例均住院保守治疗,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复方丹参、红花、脑活素能量合剂等。16例治愈
3、,1例不全失语,1例肢体轻瘫。x【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确诊的18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性内科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16例治愈,1例不全失语,1例肢体轻瘫,痊愈率88.9%。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由脑血管痉挛引起,属可复性的,及时正确的治疗,其预后是比较满意的。6【关键词】脑外伤 脑梗死 疗效 引起脑梗死的原因较多,但脑外伤后脑梗死较少见。现就1994年~2005年我科收治的18例脑梗死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者13个月,
4、11岁以下16例,2例为成人。1.2临床表现伤后有短暂意识障碍者6例(昏迷时间在30min以内5例,1例昏迷达2h),余12例无意识障碍。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瘫痪17例,锥体束征阳性3例,混合性失语3例,中枢性面瘫2例,癫痫3例。1.3辅助检查6全组患者均在伤后2h~7d内行CT检查及复查或行MRI检查,伤后首次CT未发现病灶,2d~3d复查CT或MRI发现梗死灶均在基底节区出现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形的低密度灶,范围1cm~3cm,无明显占位效应。2方法与结果本组病例均住院保守治疗,应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复方丹参、红花、脑活素能量合剂等。1
5、6例治愈,1例不全失语,1例肢体轻瘫。3讨论3.1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本组病例最小13个月,11岁以下16例,仅2例为成人,说明外后脑梗死以小儿多见,有很多因素可导致脑梗死,其中以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居多,脑血管痉挛的形成又和神经因素及机械因素有关。一是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质控制能力差,当头部外伤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脑血管痉挛;再者脑外伤后挫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更加重了血管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3.2诊断6在CT及NRT未用于临床时,临床上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症状、体征出现后,往往被误认为是由于颅脑外伤、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所致。CT及MR
6、I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后诊断已不再困难。3.3治疗及预后本组18例均采用保守治疗,以“活血化淤,通经活络”为原则进行治疗。①早期使用抗粘扩容活血化淤药物改善微循环,如低右、复方丹参、红花等。②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常用药物有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能量合剂、脑活素等。③早期行高压氧治疗。④常规小剂量使用激素及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和清除自由基。脑血管闭塞后发生血流再通率大概在44%~75%之间,对于脑梗死血流再通后的脑机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脑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2]。本病由脑血管痉挛引起,属可复性的,加之多见于儿童。而儿童脑细胞功能活跃代谢力
7、强,侧支循环建立迅速,故及时正确的治疗,其预后是比较满意的。【参考文献】 [1]宗俊学,丁培芳,芦6珊,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状态的临床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04,10(2):58~59.[2]钟兴民,郑惠明,庄加生.21例外伤脑梗死原因分析.浙江医学,2001,23(1):45~46.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