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04000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与卵巢甾体激素相关的疾病。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合成的甾体类药物,具有抗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双重作用。为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10mg/d)治疗EMS的疗效及安全性,笔者对38例EMS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3月~2005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38例EMS患者,年龄32~46岁,平均37岁。月经规律,均有典型的痛经或性交痛、排便痛等盆区痛。38例中子宫腺肌症12例,子宫腺肌瘤
2、5例,盆腔内膜异位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及子宫腺肌症5例,盆腔内膜异位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其中12例为术后复发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治疗前3个月均用过激素治疗,且无肝肾及血凝障碍性疾病。1.2治疗方法于月经周期第一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天1次,连服6个月。41.3观察方法每月随诊1次,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行盆腔B超检查。治疗前1周期的早期卵泡期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抽血用放免法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二醇(E2),治疗前后查肝功能。1.
3、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按4×πabc/3(a、b、c分别代表子宫或囊肿的长径、宽径、后径)计算子宫或囊肿的体积。2结果2.1治疗效果2.1.1闭经治疗当前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BBT单相,痛经及盆腔痛消失。2.1.2子宫变化12例子宫增大的腺肌症患者中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子宫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其中8例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所有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维持在0.2~0.3cm(见表1)。2.1.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变化2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囊肿直径4.0~12.0cm。治疗结束后囊肿消失11例,随访
4、6个月未见复发及缩小9例,无明显变化2列(见表1)。42.1.4异位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触痛减轻。2.2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米非司酮治疗后,PT下降,以后维持在早中卵泡期水平;LH升高而FSH及E2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2)。2.3不良反应治疗中不良反应不明显,仅3例,感轻微潮热,停药后症状消失,疗程结束后肝功能未见异常。2.4月经恢复情况除12例子宫切除者外,其余26例患者均恢复月经,平均30天,其中8例月经恢复后出现痛经,但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14例痛经消失,随诊6个月,其中4例出现痛经,但程度
5、很轻能忍受,2例近绝经期的患者治疗后即进入绝经期,2例月经恢复后痛经程度同治疗前。表1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及异位囊肿体积的变化表2米非司酮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的变化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3讨论4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甾体激素依赖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治疗十分棘手,临床常用的丹那唑男性化及肝毒性明显,患者难以耐受。近年来,随着对米非司酮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除了终止早中期妊娠外,尚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脑膜瘤等疾病。米非司酮是化学合成的甾体
6、类药物,能够与孕激素受体(PR)结合,阻断孕激素的作用,直接或间接破坏子宫内膜的发育、增生等改变。米非司酮还可通过拮抗孕酮对局部生长因子及相关酶活性的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并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以拮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促增生效应,影响内膜增生。此外,米非司酮可作用于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相关因子而影响内膜血管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同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变化,最终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过程。因此,可起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但是,米非司酮尚能与糖皮质激
7、素受体结合,拮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研究证明米非司酮剂量大于50.0mg,就有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并且证实25.0mg和10.0mg的米非司酮在缩小子宫肌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口服10.0mg米非司酮连服6个月,患者迅速出现闭经、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明显缩小,停药后月经迅速恢复,痛经程度减轻或消失。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效果更好。未出现明不良反应,因此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好等优点,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但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
8、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