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ID:15151891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法在过敏性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作者:仝小林,刘文科,李修洋【关键词】和法;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肠炎;中医疗法 和法为中医八法之一,张景岳释义:“和方之制,和其不和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戴北山则具体解释为“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和法包括和解表里、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脏腑、调和寒热等多个方面,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机体恢复动态平衡的“中和”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

2、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这些论述均强调了气血、阴阳、脏腑、内外调和的重要性。和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可以涉及内、外、妇、儿各个方面,尤其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和法是一种重要的治法。  1临床应用  1.1荨麻疹7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多与感受风邪有关,其起病迅速、来去匆匆之势亦符合风象特点。由于卫表虚弱,腠理开泄,致风邪趁虚而入,客于营血,血为风动,营卫不和,发于皮表,故致皮肤瘙痒,并见片状风团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外

3、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下》云:“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疒咅)癳。”《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则曰:“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瘾疹,风气止在腠理浮浅,其式微,故不肿不痛,但成瘾疹瘙痒耳。”这些都提示,对于荨麻疹发作期的治疗,应注重调和营卫,卫强则风邪无由而入,营血安和则风邪自祛,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常用方剂为桂枝汤。《医方考》曰:“桂枝味辛甘,辛则能解肌,甘则能实表,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故用之以治风;然恐其走泄阴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生姜、大枣,

4、此发表而兼和里之意。”桂枝汤五味相和,方中蕴方,法中寓法,全方体现一个“调”字,故作为治疗感风寒而发的荨麻疹的主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桂枝能抑制嗜异性抗体反应中的补体活性;甘草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大枣能抑制反应性抗体产生,并有抗5-羟色胺和组胺作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抗过敏作用,对多种变态反应疾病均具有满意疗效。临证可配伍少量风药,如荆芥、防风、蝉蜕等以畅行气血,兼以止痒。7  1.2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云:“鼽者,鼻出清涕也。”描述了其症状特点,《素问·金匮真言论》云:“春善病鼽、衄。

5、”则提示鼻鼽好发于多风的春季,与感受风寒之邪密切相关,感受风热则病衄。由于禀赋薄弱,肺肾素虚,肾虚则阳虚内寒,肺虚则表虚不固,肺开窍于鼻,鼻之黏膜属表,故易受风寒侵袭;加之素体阳虚,邪易从寒化,以致内有虚寒,外有表寒,表里同病。临床常见鼻流清涕,喷嚏连连,畏风,怕冷,手足不温等。治疗既要解表寒,又温里寒。单解表则病之本不除,不仅徒劳,且发汗之品有亡阳之弊;单温里则收效甚缓,改变体质非朝夕之事,标急不解恐有变数,故应解表寒,散里寒,以调和表里。  常用方剂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

6、之细辛,既能助附子以解里寒,更能助麻黄以解外寒,俾其自太阳透入之寒,仍由太阳作汗而解,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妙用也。”7故此方为治疗阳虚外感之代表方,旨在表里同调。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附子细辛汤能够有效地抑制组胺、内皮素等化学介质引起的前列腺素E2的生成及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PKA)磷酸化,从而起到抗过敏作用。不仅对过敏性鼻炎有效,对虚寒型感冒、支气管炎也有较好的疗效。由于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卫表虚弱密切相关,故临证治疗仍需配伍黄芪、防风等益气固表祛风之品以抵御外邪侵袭。  1.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发病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即宿根和外邪。如

7、《秘传证治要诀·哮喘》言:“喘息之病,哮吼如水鸣声,牵引胸背,气不得息,坐卧不安,此谓嗽而气喘,或宿有此根,如遇寒暄则发,一时暴感。”《证因脉治·哮病》云:“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肺虚痰浊内生,伏于气道属于夙根;气道黏膜属肺系之卫表范畴,肺虚卫表不固,则易受外邪侵袭,引动伏痰而发为哮病。《金匮要略》强调“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提示痰饮之邪,得温则化,遇寒则重,故支气管哮喘多发于冬季寒冷之时,形成寒邪束表,寒饮内伏的表里皆寒之势。治疗应解表散寒、温肺化痰,

8、即“以温药和之”;同时针对痰壅气道、肺失宣降,施以降逆平喘解痉。  代表方剂为射干麻黄汤。方中以麻黄、生姜发散风寒于外;以细辛温肺化饮于内;半夏燥湿化痰;射干、紫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