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

ID:15077507

大小:10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1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_第1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_第2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_第3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_第4页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参考教案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资源22.聪明的徐文长。教材分析:徐文长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从小就很聪明,十多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关于他的智慧故事有很多都在明间流传。课文选取了徐文长小时侯的两件事,向学生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思维过程,显现出智慧的光芒。这篇课文通过徐文长小时侯提水桶过桥和竿上取物两件事的描写,表现了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巧妙。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徐文长用巧妙的方法提水桶过桥,用其他孩子和他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徐文长思维的独特。第二部分(6自然段)写徐文长把长竿伸进井里,轻松取到了礼物,进一步表现了

2、徐文长思维的与众不同。课文描写的是关于徐文长的两件事,希望学生在学完了这篇课文后能从这两件事中受到启示,引发新的思考。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2.能哟个查字典,联系生活或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3.默读课文。复述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文长解决问题方法的巧妙,激发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教学重点:了解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巧妙。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有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在字词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

3、理解词语;能借助网络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文本,并能依据具体情景进行拓展思考。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教学资料教学效果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徐文长吗?徐文长从小就聪明机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小时侯的故事。2、板书课题:22竿上取物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三、学习课文。1、 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徐文长的聪明选择了哪些材料?2、 这两个材

4、料的组织上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1、教师小结。2、指导书写生字。(1)指名认读生字。(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徐渭:[明]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网络资源:http://baike.baidu.com/view/80545.htm字:本课易出错的字:“竖”可由“竖立”一词帮助学生与“坚”区别。词语解释:欢呼雀跃:本课形容孩子们非常高兴的样子。勉强:将就,凑合。莽莽撞撞:鲁莽冒失。文中指不思考就去做。学文提示:能很快从“巧过软桥”和“巧取礼物”感受到徐文

5、长的聪明。思考:1文中人物的言行感悟语言表达。2反衬手法的运用,突出主人公的聪明。 (3)重点指导“雀”字。(4)学生书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第二课时教学资料教学效果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 思考: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妙在哪里?徐文长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在文中勾画出来。别的孩子又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找出描写徐文长提水桶过河的句子。(2)指名读徐文长过桥的句子,注意作者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词语。(3)请同学们勾画出动词,体会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4)指名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5)(看动画课件)仔细观察徐文长过桥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话说

6、说。理解词语:轻轻巧巧(6)比较:别的孩子是怎么过河的?(7)这个句子你认为怎样读呢?(指导有感情朗读:a自由读b指名读c齐读)2、教师小结,过度:徐文长真是聪明伶俐。看到徐文长顺利的提水桶过桥,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兴奋)小伙伴们和你们一样。你们想对他说什么?3、合作学习6自然段:重点语句点拨:(1)他找来两根绳子,把它们分别系在装满水的木桶的桶柄上,然后将木桶放到水里,双手牵着绳头,轻轻巧巧地走过竹桥,到了河对岸。动词提示:找系 放 牵 走(抓住人物动作描写,写得具体、细致,让我们体会到徐文长过桥的办法真的很妙。)(2)大家正在思考,有个胆子比较大的孩子站出来。他莽莽撞撞地提

7、起两个水桶想过桥去,可是才走了几步,鞋底已经沾着水面,别的孩子看后,个个都怔住了。(3)礼物就吊在上面,你要拿必须达到两个要求:一、不能把竹竿横着放下来;二、不能踩着凳子拿。(4)孩子们唧唧喳喳议论开了:有的说跳起来抓,有的说这礼物根本拿不到……(5)站在一旁的徐文长想了想,从伯父手里接过竹竿,走到一口井的旁边,然后将竹竿慢慢从井口竖下去。当竹竿放到和他身子一样高时,他便笑嘻嘻地把礼物从竹竿上取下来了。动词提示:想接走竖取 对比与反衬: (1)师述:伯父看到了,一边点头称赞,一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