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16622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例谈专题学习课上的交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专题学习课上的交流 摘要:苏教版教材中的“专题”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其课堂教学一直与学生的课堂活动同在,但热热闹闹的课堂展示,往往只是花架子,学生的交流或流于形式,或流于肤浅的资料交换。专题学习课不拒绝热闹地交流,但要让交流成为真正的交流,成为语文课上的交流,成为有语文味的交流,成为有效、高效的交流。 关键词:专题教学;交流;教学内容;有效;思想;融合;放开手脚 一、现象呈示 笔者听过一节专题《荷》的公开课。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展示。整节课就是一个展示大拼盘:赏荷、咏荷、学荷、赞荷,层次很清晰,
2、但课堂基本状态是一个或几个学生或者伶牙俐齿、爆芝麻般地说,或者磕磕巴巴、断断续续地讲,其他学生迷迷糊糊地听,甚至根本不知所云。展示完了,课前懂多少,下课时仍旧懂多少,没有明显的进步。 新课改实施以来,设法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习,已成为教师的共识。苏教版教材中的“专题”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其课堂教学一直与学生的课堂活动同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似乎很广泛,课堂容量、活动量似乎也很大,互动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但冷静地从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这个角度来看一看教学效
3、果,却不由地让人皱眉。 二、原因分析 这样的花架子式的课在专题学习课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原因,大概是被“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号蒙蔽了双眼。这种课乍一看似乎挺富有新理念:你看,我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了!我已经把学生的才情发挥到极致,我已经让学生的参与面达到最大了!在我的课堂上,老师只是组织者,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其实不然。专题学习课也是语文课。李海林教授认为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而“语文课,‘过心’比‘过耳’更为重为,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咏,有时候,‘沉静’比
4、活跃更为需要,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有时候必须沉下心来,或静静阅读,或独立思考。”因此,专题学习课不能忽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熏陶,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锻炼。专题学习课不拒绝热闹地交流,但要让交流成为真正的交流,成为语文课上的交流,成为有语文味的交流,成为有效、高效的交流。交流的基本特征是互通有无,语文课上的交流除了知识上的视界融合,还应包括思想观点、学习方式的融合。 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的原因,除了过于追求实践性忽视语文味以外,还有一个贪多求全的问题。王荣生教授说:“合宜的教学内容有两个最起码的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
5、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味地追求课堂的大容量,不给学生应有的感悟、玩味、思考、涵咏的时间,学生的交流怎能不流于形式?《荷》这一专题的公开课,就把关于荷的外在美、精神美、文学内涵、文化内涵、实用价值等方面一一涵盖,一节课仅40分钟而已,怎能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这种只是点一下、晃一眼,或者50秒、或者1分钟的展示式交流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教学建议 1.精选内容,让学生的交流更从容、更充分、更深入 精选教学内容,使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集中
6、,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课上感悟、玩味、思考、涵咏,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一定会更从容、更充分、更深入。比如,在教学《荷》这一专题时,可从意象角度从莲叶、莲花、莲藕三个角度,分别引导学生由形到神地全面品味、鉴赏。可用一节课专赏莲叶,将莲叶图、题咏莲叶的古诗词、借莲叶抒怀言志的现代文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课上在诵读、赏析、细细品味的基础上,交流对莲叶的感受,然后采用或直抒情感赞美莲叶,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咏怀的方式抒写感悟,让学生在美视、美读、美听、美析中进行专题学习,这样学生对莲叶的感受会更直观深刻。 2.注重实效,让学生的交流更顺畅、更实用、更有
7、价值 清晰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不仅要求教师的讲析清楚明 白,也包括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下,让每个发言人讲清楚,让每个学生听清楚发言内容。在专题《荷》的教学中,学生交流搜集的咏荷古诗词是常见教学环节,但发言的学生讲得飞快,听讲的学生不知所云也是常见现象。这时,教师就要思考发言人对自己搜集的咏荷的古诗词理解吗?其他学生理解吗?如果不理解,就有必要适当板书,及时讲解,并组织学生诵读、体味、抄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通有无的交流目的,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荷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主体的体现,能促进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并不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
8、3.及时追问,让学生的交流更深刻、更智慧、更有品位 要避免单调地展示,就要实现真正有思维含量的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完善、深化学生的认识并不矛盾,帮助学生学会完善,使之得到发展是对学生的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