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99806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0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①改革开放后,有人看到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富有,过去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现在中国已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应当并且可以走资本主义道路了。请针对此种观点发表你的看法。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具体表现为:(一)资本主义试验在中国的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派: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党南京政府:未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新中国建立后决不能选择资本主义道路1、从国内因素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历史发展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2、从外部因素看,帝国主义断绝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迫使新中国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再次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说“不”1、走资本主义道路无法解决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2、中国不可能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发展。3、从根本上说,不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有种观点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比科学社会主义更先进,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的改革也应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样板。请针对此种观点发表你的看法。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表现为:1、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的范围2、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没有触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根基3、民主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公平分配”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所以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③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作了科学完整的表述,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段表述的?答: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证。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基础。第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方针。第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任务。第五,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保障。第六,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布局。第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④材料分析题材料1香港《亚洲时报在线》曾经在《中国,世界经济的灵丹妙药》一文中说:“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将使整个世界而不仅中国自身受益”,“中国只能与全世界共同分享其进步,这与过去截然不同。欧洲以往向全球扩张,导致产生了几十个殖民地,并让欧洲以外成千上万的人民痛苦不堪。过去,日本和德国的兴起,引起了血腥战争,但发展中的中国却为全世界提供了机遇”。材料22005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署副署长泽菲林·迪亚布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考察中国的经济进步,有必要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实现在2015年以前将贫困人口减半方面加以评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相继实施了4个发展十年规划,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进入新千年之际,联合国在2000年9月又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将每日私人消费不足1美元的极端贫困人口减少一半。从2000年到200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时间已过去了三分之一,但形势却不容乐观,人类发展在一些关键领域正蹒跚不前,总人口达4.6亿的18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在2003年比1990年还低,这是前所未有的倒退。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却使千百万人摆脱了贫困, 在扶贫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中国还注重人的发展,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世界许多国家认为中国是消除贫困和落后的典范。材料3在1988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中国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请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上,给第三世界指出了奋斗方向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⑤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答: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来源(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源头。哲学方面/政治经济学方面/科学社会主义(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来源。积极的理论成果/局限性。2、当代世界发展的文明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厚土壤。(爱国主义。民本观念和革新精神,自强精神和融合观念,重德观念与和谐观念)⑥一般认为,理论体系形成的逻辑进路,即范畴→思想群,思想群→系列,系列→体系。请运用这个方法,简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构成。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范畴是反映和概括客观事物的普遍和本质联系的基本概念,是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之网的网上纽结。(1)核心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基本范畴: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一是从历时态的纵向维度,第一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第二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阶段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二是从共时态的横向维度,即从内容构成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十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分别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论、社会主义军队和国防建设论、社会主义依靠力量论和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从历时态的纵向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同历史阶段,分别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可以看作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系列”,理论体系是三大理论成果辩证运动的结果。这个辩证运动,是一个“合题”,是“系列”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补充的结果,是辩证的统一。针对三个主要的共同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理论成果根据各自的时代条件和具体认识,分别做了各自的科学回答。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中,核心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请阐述你对这一范畴的基本内涵的理解。答:核心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坚持共产主义为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⑧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答:(1)坚持“以人为本”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诱发的价值取向偏离的修正。(2)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将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全民社会福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充分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存在剥削现象?对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措施?答: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会产生剥削阶级。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的生产力依据和剥削的政策和现实依据。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为我们最终消灭剥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剥削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目前,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领域中,还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存在着剥削的现象。态度和措施1、理性地看待剥削:剥削具有“恶”与“善”的两重性 2、正确地引导剥削:调动资本所有者创办私营企业的积极性3、必要地限制剥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⑩试分析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悬殊的成因,并从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提出若干缩小贫富差距的国家战略。答:成因:1、在国民分配方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中的比重低。2、在初次分配方面,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总量中的比重低。3、在工资保障方面,劳资协商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设迟缓。4、在收入监管方面,垄断行业收入和领导职务消费监管不力。5、在税收制度方面,税收制度安排不合理难以调节贫富差距。6、在政府保障方面,财政保障能力不足以疏解绝对贫困状况。7、在慈善救助方面,社会慈善事业不发达难以缩小贫富差距。8、在非法收入方面,各种原因导致其普遍存在。国家战略:1、推进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制度建设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二是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相应地削减资本报酬的比重;三是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辩证关系,合理确定宏观税收与资本收益的比例结构,要对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率的私营企业课以重税;四是要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2、推进国民收入二次分配制度建设。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3、推进国民收入三次分配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坚持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逐步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4、建立完善的居民收入与消费统计制度。尤其应该尽快实行全球贫困最低标准制度,不断提高我国最低收入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国家行动来推进我国共同富裕进程。⑾ 取缔非法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劳动收入水平是缩小贫富差距中的两个关键要素。请分别就这两个方面提出你的对策建议。答:1、取缔非法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一,坚决推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第二,坚决实行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第三,坚决推进公共权力政治改革。2、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劳动收入水平第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第二,努力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第三,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第四,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水平。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以国有垄断为基础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市场竞争不足。为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打破行政垄断为突破口。请问:怎样才能打破行政垄断?答:1、实现国有垄断企业股权多元化,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参与市场竞争。2、推行“阳光政治”,鼓励社会公众参与讨论和舆论监督。3、破除行政权力的垄断,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政府把资源配置主导权交给市场,致力于履行应由政府履行的职能;建立全面评价政府和干部绩效的指标体系;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完善财税体制;逐步减少政府对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的管制,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审批经济体制;实施促进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优化等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⒀材料分析题在西方世界,关注中国在历史变化过程中的走向,美国《时代》周刊(1923年创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于1949年2月,邓小平于1979年1月和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成为当时 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图1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图2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图3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请结合以上三张图片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两期《时代》周刊的标题(图1、图2)2、如何看待图3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答:(1)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②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2)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⒁材料分析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一项调查问卷把社会分为不同的群体类型,“穷人与富人”、“干部与群众”、“城里人与乡下人”、“雇主与雇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了解城乡居民对不同群体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可能性的判断,推断不同群体矛盾和冲突的存在程度。统计结果显示,民众认为最容易产生矛盾、冲突的是干部和群众之间,其次是穷人与富人之间,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雇主与雇员,其余的群体被选择的比例都很少。调查还显示,公众认为穷人与富人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差距是最大的,50.7%的人认为穷人与富人之间差距最大,17.5%的人认为干部与群众差距最大,9.5%的人认为城里人与乡下人差距最大。虽然被调查者认为穷人与富人差距最大的人最多,但认为干部与群众之间最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的人却最多。调查显示,71.4%的人近10年来国家干部是获利最多的群体,另外还有49%的人选择了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按照民众一般的理解习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经营者也被视为“干部”,这一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以上材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那些启示?2、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采取哪些标本兼治的举措?答:(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的经验教训和现状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当前我国各种关系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呈继续拉大趋势,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贫困问题表现突出,各种利益关系方面的矛盾日益凸现,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突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党群、干群关系、劳资关系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不和谐现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和关系趋于复杂紧张,有时甚至以暴力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社会存在不容忽视的不安定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质的矛盾,并不是说就不可能出现对抗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出现对抗和激化,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对抗和激化的具体表现。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改革与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可以说,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又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2)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新的政绩观念,建设“监管型、服务型、中立性”政府2、进一步增加政府对“社会软件”投资的比重3、实现全国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实现基本公民权利的均等化5、强化利益表达与利益整合机制的建设 6、要把促进就业增长、降低高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稳定目标7、强化取消城乡分割和户籍歧视的劳动力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优先解决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的提供问题8。、完善社会补偿和救助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安全需要,构建社会安全网9、继续深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保障人民健康需求10、继续开展反贫困行动计划,为贫困人口创造机会,培养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