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5859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1
《激发学习兴趣打造品味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激发学习兴趣打造品味课堂——参加“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一点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从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品味课堂呢?本人结合参加省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提高班的学习和亲身参加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学习
2、兴趣之源。新的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我省已有7年了,新课程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就在于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人格的独立、个性的差异、个性的丰富、富有潜力的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1]这一价值定位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我认为:做为一名成熟的教师更应注重非内容限制性策略实施,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质量的监控等方面挖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是目标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
3、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坚持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课堂教学由纯粹的说教变成具有生活化教化过程,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而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为课堂目标达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本次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活动的承办方(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选择了高二《生活与哲学》中的“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这一目作为教学内容,授课的形式为新授课,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了苏州市在今年9月份刚出台的行政区划调整决策为
4、背景,通过苏州市的历史沿革和苏州市行政区划图,让学生直接感知什么是整体和部分;它们的辩证关系如何?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以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进苏州大开发的步伐?这一探究主题是当前苏州市民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当然也是全体中学生所关注的重点,以此背景作为切入点,既体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活化的特点,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深刻地诠释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即教育的道理。二是过程管理要体现人性化。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华东师大郑金洲教授认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
5、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因此,我们的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严重过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前教育的最大弊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必须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体现人性化,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6、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中,我采用分组协同吹气球的活动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明线,通过对活动的方案、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活动结果的延伸等分析和探讨,使学生领悟到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这一活动的设计无疑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生成知识、感悟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种授课方式不仅达到知识目标要求,而且也使学生在活动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三是质量监控要体现实效性。毋庸置疑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没有一定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是无法得到社会认可的教学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突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
7、握的广度、深度和厚度。要增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必须通过设置悬疑,引导释疑来诱导学生去思考、总结、反思,进而将已有的书本知识内化成学生生成知识,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进而增进学习求知的兴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论语》中写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老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
8、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讲解《经济生活》中的树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