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

ID:14000983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_第1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_第2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_第3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_第4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史重难点解析  在高中阶段,中国古代政治史覆盖的内容主要集中在《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两个文本中。“考试说明”中的相关内容是这么表述的:(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这极具“框架性”,相比较而言,“课标”中的表达要稍微详细一些:(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2、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政治史分成两个部分;  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再配以“礼乐制度”,就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四大组成部分。而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其时间跨度从公元

3、前476年到1840年。在这期间,我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围绕“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展开,辅之以“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政治文明体系。其知识结构如下图:  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1.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即“家天下”,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承方式,主要存在于从夏朝到战国的先秦时期,即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不过除了“王位世袭制”,世袭制还包括多层次内容,它从奴隶社会延伸到封建社会,直到1840―1949年间被逐渐打破。其知识结构如下图:  我们有时候

4、会把“诸侯世袭制”归入到“爵位世袭制”之中。但是前者只存在于奴隶社会,后者则可以涵盖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社会形态,而且可以表现为奴隶社会时期“卿”、“士”的世袭制,封建社会时期“王”、“伯”、“侯”、“贝勒”、“格格”、“都尉”“骑尉”等的世袭制。在奴隶社会,爵位世袭制其实就是“世卿世禄制”,即爵位与封地合一,以封地作为受爵者的收入保障,而到了封建社会,爵位就与封地分离了。  “司马””、“司徒”、“史”等姓氏都是从官职转化而来的,这就说明,先秦时期部分职官曾在部分家族内世代传承过,这就是“职官世袭制”。相

5、似的是,“屠”、“陶”、“卜”、“巫”等姓氏来源于职业,这就说明“四民(士、农、工、商)分业”由来已久。在封建社会,“职官世袭”的情况很少见到,即使在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子弟也不是接任原官,但是“四民分业”的存在时间却较长,直到近代才被打破。  君位世袭制保证了统治的连续性,而“四民分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世袭制也带来了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不公平等弊端,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2.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另一个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发生变化但延续了下来的政治制度。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等级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

6、方面: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天子驾六,天子八借、诸侯六惰、卿大夫四?、士二?,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七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朋友、宾客),都是礼乐制度的具体表现。礼乐制度有利于和睦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使我国成为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但是由于它在本质上是等级制度,其引导的和谐其实只是一个假象。  3.分封制。  在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分封制无疑最具分量,它的发展历程直接影响着奴隶社会的盛衰。部分学者也把封建社会的“封王制”看做分封制的表现

7、,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管理模式,封王制是封建社会的爵位制度;分封制是把土地和人民授予受封者,而除了汉初郡国并行时有“封疆裂土”之外,封王制授予的只有爵位。因此在我们进行知识整合时,分封制并不包含封建社会的封王制。其相关知识体系如下:  其中,“王畿”、“占卜”、“天子’等词需要强化记忆,“郡国并行制”、“井田制”和“内外服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理解。“郡国并行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知识体系:  “井田制”属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内容,我们可以融合必修2的相关知识而成体系。至于“内外

8、服制度”,它本身属于课程范围之外的知识,只需大体理解即可。  例(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第12题)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解析:其中“氏于国,则齐鲁秦吴”就是分封制的延伸知识。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国君的称谓也日趋模式化,如“齐桓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