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76880
大小: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地方院校应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实现地方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发展。地方院校制定以实务性法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适应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优秀师资队伍,强化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适合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通过参与地方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完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评估机制,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关键词:地方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DF43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35-03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联合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11月23日,公布了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该计划旨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大量未能入选该名单的地方高校而言,将在获得中央教育资源支持方面落后于入选院校。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
3、养方案和培养基地入选标准也给地方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地方院校如何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变革,自觉按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的要求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决定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未来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一、地方院校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顺应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政策导向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专业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毕业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因此,改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4、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方案及首批培养基地名单,意味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分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三种。2012年11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第一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58所高校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中国政法大学、复旦
5、大学等22所高校为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内蒙古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12所高校为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自通知下达之日起开始建设,建设期为5年。其目标定位是: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卓越法律职业人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宏观层面优化法学专业布局、提升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法律人才培养模
6、式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该计划将引导各高校自觉遵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调整法律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法学教学改革,面向社会需求培养法律人才,提高法学毕业生实务能力。 2.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校法学专业急剧扩张,有623所高校开设法学类本科专业,本科在校生数29万多人。“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累计培养法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36万多人[1],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地方所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
7、分,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地方所属高校的本科法学教育承担着为各地培养合格法律实务工作者的重任,这些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法学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认可,但高校法学教育由于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与职业结合度较低,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2]。教育部所推行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目标在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职业人才,强调法学教育要适应各类实际部门的需要,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
8、度衔接。因此,地方高校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公正司法、依法行政、高效法律服务的需求,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大局。 3.实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