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12527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摘要:地方师范院校现行代写论文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将制约学校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需要,必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也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无疑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现行高师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高师院校必须深化改革,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地方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
2、下几个方面1:1培养模式,缺乏活力,难以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具体表现为:专业设置过窄,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及跨学科知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特别是忽视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性和特长。2师范性不强。一些师范院校,既无综合大学的水平,又无师范特点。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分离,造成教育学科薄弱,师范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相比在教师素质方面显示不出优势。3脱离基础教育实际。主要是在办学思想及教学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与基础教育脱节,忽视教师职业信念和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其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成才观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些弊
3、端的长期存在,使学生人文素养不高,思想底蕴不丰厚,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2,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它决定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地方师范院校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社会需求以及基础教育发展实际考虑,其人才培养模式都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一方面为培养基础教育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础,对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4、进行探索研究,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现行师范教育进行反思,推动教育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地方师范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要传承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还要充分认识高师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正视它、研究它、改革它。总体应把握以开放、竞争、合作为主导,以创新为特色的发展思路。社会发展与基础教育需求为师范院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师范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力和依据。1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地方高师院校主要承担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
5、的任务,因此就必须了解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明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未来基础教育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方面,一定要以基础教育实际为导向,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随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整专业结构,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的专业。专业建设要本着“改老、扶新、扬优、支重”原则,处理好一般与重点、普通与特色的关系,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基础上,本着灵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拓宽专业设置,开办一些走在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沿的专业,逐步由单一师范专业向
6、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同时并举过渡。为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应横向拓宽专业口径,纵向拓展专业内涵。总之,要将现有的基础专业、学科与今后发展的专业相结合,将学术评价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将传统学科、专业与特色专业相结合,要有长远教育眼光,不仅重视现在热门的学科,更应关注一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而搞好学科建设及专业调整。要使教育真正成为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成为培育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摇篮。2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地方师范院校必须改变沿袭多年的专业教学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入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
7、规格、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最基本的两种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专业素质在学生素质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学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本领所在;一定要克服重专业轻思想道德教育的倾向,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并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其次,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模式虽能在较段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知识,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如教学整齐划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方面强调教师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
8、创造性等。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要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的教学体系,特别是随着现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