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207060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卷子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一、 拼一拼,写一写,愿你的字像枫叶一样美丽大方。 我们拼命地奔跑,到田野去寻找秋天。艳丽的菊花仙子绽开了笑脸,菠萝、梨、柿子散发出香甜的气味,粮食丰收了。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小动物的活动。秋天真有趣!二、 加偏旁变成两个新字,再组词。 (苹)(苹果)(操)(做操)平{喿{ (坪)(坪坝)(燥)(干燥) (组)(组成)且{(祖)(祖国)三、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看守(kān)(kàn)折磨(mò)(mó) 几乎(jǐ)(jī)闷热(mèn)(mēn) 尽管(jìn)(jǐn)扇风(s
2、hān)(shàn)四、按要求写词语,帮枫叶和银杏叶找朋友。写近义词: 温柔(温和)证实(证明) 大致(大概、大约)依然(依旧、仍然)写反义词: 炎热(严寒)增加(减少) 节省(浪费)潮湿(干燥)五、背一背,填一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维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六、认真阅读短文,用心感受北大荒的秋天是怎样的, 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
3、如洗,(一碧如洗通常指天空的颜色,碧蓝得没有杂色,也就是形容晴空万里时天空的颜色。)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lǚ)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啊,北大荒的秋天
4、真美呀! 1.短文给我们描述了北大荒秋天(天空)、(小河)、原野的景色,原野具体写了(大豆)、(高梁)、(榛树)这些景物。 2.试着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五彩斑斓:有很多的颜色,五彩缤纷。清澈见底:非常清澈,都能见到底部了。 3.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可真多,找出来,用“”画出来。你还能写几个吗?淡红、紫红、金黄、嫩绿、淡黄 4.在二、三自然段中有两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仔细读一读找出来,写在括号里。(转眼间)(顿时) 5.短文中有很多句子写得很美、很生动,例如画线的句子,认真读一读,请你再找一个像这样的句子抄下来。 银杏树、梧桐树、白桦树的叶子黄黄的,就像一枚
5、枚邮票。(分析:写出一个比喻句。叶子像邮票。) 七、习作。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最近,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又有哪些收获?如,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本领,明白了新道理……这些习作,就请你写一些自己的收获,注意把句子写通顺,内容写具体。 例文1:学到了新知识作者:隋卓远 一天,我和爸爸做试验,了解水的奥秘。 开始试验了,爸爸先是准备了一大盆水,又拿来一根针。我心里暗想:这会有什么奥妙呢?这时,爸爸叫我仔细观察,只见他轻轻地把针放在水面上,哇!针居然浮在了水面上,没有沉下去。接着,爸爸又拿出肥皂,做了一小杯肥皂水,然后顺着盆的边缘倒进去,针随后就沉了下去。
6、 我急忙问:“爸爸,为什么倒进肥皂水针会沉下去,这是什么科学道理?”爸爸告诉我:“水分子之间是有引力的,在水的表面形成了张力,所以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倒进肥皂水后就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针也就沉了下去。”原来是这个道理啊。 这次试验,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我喜欢做试验。 例文2:学到了新知识 作者:黄亚男 有一次,爸爸开车送我来上学,在车上我问爸爸一个问题,什么叫神舟八号、天宫一号? 爸爸回答我就是火箭,我说:“哦,那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合体以后人怎么下来呢?”爸爸说:“上面留下一部分,人再坐另一部分下来。”我说:“那上面留下什么?”爸爸说:“
7、上面有卫星和雷达什么的。”我说:“卫星是干什么的?”爸爸说:“卫星是可以传信号。”“传什么信号?”爸爸说:“我们跟一个人打电话就是用卫星传信号。”我说:“我要是从家,您要是在外面,我给您打电话的话,卫星都从我们头顶上吗?”爸爸说:“是的。” 不知不觉就到学校了,虽然我还没跟爸爸说够,但是我知道了很多新知识。将来我会不断探究的。例文3:学到了新知识作者:杨士锐昨天,老师讲了19课《赵州桥》,我听得真入迷啊! 前天晚上,我在家里预习了又预习,就弄不懂赵州桥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我想来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