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科技厅课题 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与碳减排对策研究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把全球资源环境管理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提出了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随后国际社会都在为协商和制定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而努力。“碳减排”不仅涉及到传统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问题,而且涉及人类传统的生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从本质上触动了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在过去30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背后,中国仍未完
2、全摆脱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增长模式,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是5.7亿tce,到2008年则迅速上升到28.5亿tce。特别是“十五”期间(2001-2005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能源消费更是呈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在短短5年时间中,中国能源消费增量超过了此前的20年(1981-2000年)的总和。与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相伴的是CO2排放量的迅速增长,1978年中国碳排放量为13.8亿tCO2,2007年上升到60.1亿tCO2,1978-2007年化石能源燃料排放的CO2年均增速达到5.2%。国家发展和改
3、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有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CO2占我国排放总量的75%,Streets,DG,Jiang,KJ,etal.RecentReductionsinChina’sGreenhouseGasEmissions[J].Science,2001,294:1835~1837.目前已位居世界第二,[CDIAC.NationalCO2EmissionsfromFossil2fuelBurning,CementManufacture,andGasFlaring:1751-2005[R].CarbonDioxideInfo
4、rmationAnalysisCenter,2006.预计到2030年,我国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EIA.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EnergyAnnual,2006InternationalEnergyOutlook[R].2007.15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工作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层中CO2等温室气体含量的上升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会对全球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利用、海岸带低洼地区的人居环境等方面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由于气候变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密切,气候变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各国制定
5、能源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指导本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方向,重点是限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能源节约和使用清洁能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提出的“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干扰的水平上”已成为国际社会努力的共同目标。2009年11月,我国政府首次量化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就河北省而言,国家的二氧化碳量化减排目标,即是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河北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了机遇。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
6、性与因果关系的研究中,1978年Kraft,J和Kraft,A在能源经济研究中,发现了美国GNP对能源消费的因果关系。Kraft,J.,Kraft,A.OntheRelationshipbetweenEnergyandGNP[J].JournalofEnergyDevelopment.Vol.3,1978然而,AkarcaandLong指出,如果时间间隔改为2年,Kraft,J和Kraft,A的结论就值得怀疑。Abosedra,S.,Baghestani,H.NewEvidenceontheCausalRelationshipbetweenU.S.EnergyConsumptionandG
7、rossNationalProduct[J].JournalofEnergyDevelopment.Vol.14,1989其他一些研究者利用不同的时间间隔和不同技术证实或反驳Kraft,J和Kraft,A的结论。Cheng,B.S.AnInvestigationofCointegrationandCausaltybetweenEconomicGrowth[J].JournalofEnergyDevelopment.V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