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74166
大小:29.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蒙以养正课题实施方案(讨论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蒙以养正”教育思想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的提出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儿童时代所接受的教育,常常影响到他的成长,甚至一生的生活。“教子当在幼”,“养正当于蒙”,一个人在他能够“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即应有意识地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也就是童蒙养正,也叫“蒙以养正”。“蒙以养正”是我国古人对童蒙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的产物,又是有效童蒙教育的指南。“蒙以养正”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小学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学校确立《基于“蒙以养正”教育思想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旨在借鉴古人的智慧满足推动学校
2、发展的需要:㈠顺应时代迅猛发展、学校德育深入趋向的需要。随着现代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学校处在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传统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个人的行为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对原有的社会道德、价值共识迷茫失落,带来了少年群体普遍的道德滑坡。2009至2012年我们学校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通过实践虽取得了较好的德育效果,但整体性不够,连贯性不强。对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实践、道德评价上的改善有限。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德育实效,通过对师生们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和内容地聚焦与提炼,我们选择“蒙以养正”的教育理念来统领德育提升德育实效。㈡顺应百年办
3、学历史,基于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办于1908年,初名“养蒙小学”。“蒙以养正”是我们学校创办之初最早的办学理念,暗含“以正养蒙”之意。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取“养浩然正气”之意。深挖“正”所包含的含义:“正”是至正。言正,身正,品正,以正身;手正,体正,脑正,以勤业。为人师,身正业勤才能立己立人;为学生,身正业勤才能成人成才。“正”是达真,“正”是教师朴素务实的作风,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承载的是师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二、概念的界定和解读“蒙以养正”语出《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
4、意思是说,在儿童后天知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朦胧时期,就给他以正确的行为教育,这是圣人的教育。“蒙以养正”包涵了教育的玄机。“蒙以养正”中的“蒙”就指明了教育的时机。“蒙”指的是儿童时期的启迪蒙昧的状态,而这童蒙时期是教育最好的时机。“正”,它既指出了是教育的目标又揭示了教育的内容。“正”指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的精神追求。它跟“歪、侧、偏、反”相对,是正直的品德,正派的行为,正确的习惯,正当的志向,正规的知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中的“真”就是正的一种诠释。“养”,就提出了教育的方法。“养”即涵养,它或者是吸收积淀,
5、或者是潜移默化,或者是氛围熏陶,或者是实践体验……说明儿童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悉心地滋养、教导,如山泉之水,绵绵不断地养护。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收效程度和德育资源投入的收益水平,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最佳水平为最优。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童蒙养正”教育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内容相当丰富。《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教材反映了传统
6、文化中童蒙养正的一部分内容。清代张伯行纂辑的《养正类编》集合了前代知名学者对于“养正”的理解并以此理解编撰的著作,如《朱子童蒙须知》、《小儿语》等。现代研究者对中国古代“童蒙养正”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挖掘,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张俊相在《周易·蒙卦的童蒙道德养成教育观》一文中指出,《周易·蒙卦》反映了西周初期的有价值的童蒙道德养成教育观,呼吁今天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应予以借鉴。周艳曾著文阐述了童蒙养正教育中值得传承的内容有“勤俭教育,礼让教育,诚信教育,孝亲教育”。严明强《以“养正”特色德育传承学校精神的实践探索》中阐述了学校的“养正”特色
7、德育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在正容、正行、正心、正德四个层面上,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台湾、马来西亚等对“童蒙养正”也相当的重视。主要关注了儿童经典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等。国内外有相当一部分人关注着“童蒙养正”,遍认同“儿童教育之始――童蒙养正”。我们学校开展基于“蒙以养正”教育思想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研究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创新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德育教育,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四、研究的意义1、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索基于“蒙以养正”的德育的内容和途径,并能
8、帮助我们认识各种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把握德育教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有利于我们对德育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方面的论证、探索与检验,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建设、人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