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

ID:12847480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9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_第1页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_第2页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_第3页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_第4页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注重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等,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为进一步做好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从而达到增进高职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0-0025-0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

2、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不论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从课堂形式上,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基本上沿袭了传统主流心理学即消极心理学的模式,其关注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上,既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或预防心理问题,也不能发展学生心理的积极层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开拓了新视野,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介绍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其创始

3、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研究人类的优点,挖掘人的潜力,倡导人要从积极的角度、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从而促进个人的自我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主观层面上研究人类积极的情绪体验,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在个人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包括:积极人格、积极的自我、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自尊、宽恕、善良、人际交

4、往的技巧和对美的感受力等。三是在群体层面上关注积极组织系统的建构,如积极的工作制度、健康的家庭环境、良好的生活社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  高职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这就要求高职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劳动素质和极强的心理素质。而目前很多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父母对孩子比较溺爱,加上社会竞争激烈,高职大学生表现出很多的心理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注重

5、学生现实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的意志、沟通合作意识、责任感、宽容等,挖掘高职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将注重培养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的重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一般课程不同,既要在高职生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更应该对高职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基本以选修课为主,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与预防心理疾病为主,没有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从积极

6、心理学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培养学生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启示  (一)营造积极、宽容、信任、开放的课堂氛围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基本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学生选修该课程的动机也是良莠不齐,很多学生选修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选修学分,对课程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此加大了心理教师授课的难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所面临的现状对心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要想使心理健康课堂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保证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在于

7、营造积极、宽容、信任、开放的课堂氛围。而这种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是整个课堂氛围的引导者,“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心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完善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将自己积极、乐观、开朗、热情、主动、信任、平等、包容等积极个性品质展现给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没有积极向上的人格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积极、乐观、健康的学生。另一方面,除了积极的师生关系之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因选修共同的课程而组成一个新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每个学生不是独

8、立的,而是互相依赖、互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