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297669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6
《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甘肃漳县一中李露萍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有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构成“谓语+于……”的形式。“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④有罪受贰。(因有罪不被信任。)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在动词前用“见”、“见…于……”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①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意:上述四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或“见……于”,“见”后都接动词。但并不是所有“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容易相混,如:①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动宾倒装!),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见恕”意为“饶恕我”;“见背”意为“背弃我”。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原谅我。还有: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④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 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应注意区别。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在古代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应承前省略了,变成“……为所……”的形式。如: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④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由于受“为……所”句式的类化,还产生了“被……所”式。如:晋文公被秦所纳,既而背秦。秦伯伐之。战于韩,被秦所获。(《礼记·坊记》4、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如: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总的说来,文言文中被动句式的主要标志可以概括为五字(于、受、见、为、被)五式(受……于……、见……于……、为……所……、……为所……、被……所……)。这些有标志的被动句往往很容易识别,但文言文中还有许多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或零形态文言被动句式),如不能识别,势必对文言翻译造成负面的影响。为此一并说明如下:二无标志文言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不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翻译时大多数可加“被”,亦可不加“被”。如:①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译文:人本来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不容易。] ①风至苕折。(《荀子·劝学》)[译文:风吹来,苇杆(被)折断了。]有少数句子则必须加“被”。如:③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左传·哀公元年》)[译文:国家被人家战胜了,国君逃亡了,不是祸是什么呢?]④会延年家收(《汉书·李陵传》)[译文:碰上延年家被查抄拘捕。]2、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实际上可以看作省略了一个表被动的介词“于”的被动句。如:①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②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③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以上三例,“逼兵势”可看着“逼于兵势”,“惩”可看着“惩于”,“蒸”可看着“蒸于”,“炙”可看着“炙于”。3、以“动词+者”表被动的句式。如: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墨子·耕柱》)上例中的“攻者”就应看着“被攻打的国家”。4、动词本身表示被动,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如: 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联系地址:甘肃漳县一中:李露萍(邮政编码:748300)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上)甘肃漳县一中李露萍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下面分别加以说明。一有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构成“谓语+于……”的形式。“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④有罪受贰。(因有罪不被信任。)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在动词前用“见”、“见……于……”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①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注意:上述四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或“见……于”,“见”后都接动词。但并不是所有“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容易相混,如:①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动宾倒装!),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见恕”意为“饶恕我”;“见背”意为“背弃我”。 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原谅我。还有: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④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这是一个难点,应注意区别。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构成“为+动词”的形式。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在古代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应承前省略了,变成“……为所……”的形式。如: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④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由于受“为……所”句式的类化,还产生了“被……所”式。如:晋文公被秦所纳,既而背秦。秦伯伐之。战于韩,被秦所获。(《礼记·坊记》4、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如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③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总的说来,文言文中被动句式的主要标志可以概括为五字(于、受、见、为、被)五式(受……于……、见……于……、为……所……、……为所……、被……所……)。这些有标志的被动句很容易识别。练习1下列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人不余欺也B村中少年好事者C掭以尖草D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2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惟兄嫂是依B而君幸于赵王C多多益善,何以为我禽?D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3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例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A受制于人B于是入朝见威王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B是造物者无尽藏也C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参考答案:1D(“于’表示被动,“制于人”即“被别人控制”A宾语前置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2A(宾语前置句;B、C、D都是被动句“幸于赵王”即“被赵王宠幸”,“为我禽”即“被我擒捉”,“为天下见善”即“被天下人赞美”)3B(一般陈述句“见威王”即“拜见威王”;A、C、D都是被动句“制于人”即“被别人控制”,“为所虏”即“被他俘虏”,“徒见欺”即“白白地被欺骗”4D(被动句“困于周郎者”即“被周郎所围困的地方”;A、B、C、都是判断句)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下)文言文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很容易识别,但文言文中还有许多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或零形态文言被动句式),辨析这样的被动句,应充分注意主谓之间的关系。如不能识别,势必对文言翻译造成负面的影响。为此一并说明如下:二无标志文言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不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翻译时大多数可加“被”,亦可不加“被”。如:①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译文:人本来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不容易。]②风至苕折。(《荀子·劝学》)[译文:风吹来,苇杆(被)折断了。]有少数句子则必须加“被”。如:③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左传·哀公元年》)[译文:国家被人家战胜了,国君逃亡了,不是祸是什么呢?]④会延年家收(《汉书·李陵传》)[译文:碰上延年家被查抄拘捕。]2、出现主动者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实际上可以看作省略了一个表被动的介词“于”的被动句。如: ①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②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③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以上三例,“逼兵势”可看着“逼于兵势”,“惩”可看着“惩于”,“蒸”可看着“蒸于”,“炙”可看着“炙于”。3、以“动词+者”表被动的句式。如:今大国之攻小国也,攻者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守为事;攻人者亦农夫不得耕,妇人不得织,以攻为事。(《墨子·耕柱》)上例中的“攻者”就应看着“被攻打的国家”。4、动词本身表示被动,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如: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练习1下列句子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③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④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⑥王之蔽,甚矣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⑥⑤D③④⑤2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智勇多困于所溺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D石之铿然有声者3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B虽悔之,亦无及也(假设复句)C又败之于没(被动句)D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被动句)4翻译下列句子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②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参考答案:1A(列句省略了表示被动的“于”①④⑥都是被动句,其中①④的“于”表示被动,⑥的动词“蔽”本身表示被动;③⑤的“于”都是介词,②是陈述句“耻”是意动用法)2D(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都是被动句,其中AB是有标志的被动句,C属于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动词“除”本身表示被动)3C(“于”是介词,不表示被动,即“又在没这个地方打败他们”4(①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②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③戍边的士卒呐喊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为一片烧焦了的土。)联系地址:甘肃漳县一中:李露萍(邮政编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